玉犬辞旧岁,金猪唤新春。1月26日,农历腊月廿一,距除夕夜还有九天。在吉林省通榆县福寿荣康院,县民政局联合县作家协会慰问公寓老人迎春联欢会以大合唱《走进新时代》拉开帷幕。选择这一天原因有二:一是适逢周六,不占用大家上班工作时间;二是借相距除夕九天,“九”自古以来就是最大吉祥数,意寓“多”、“圆满”,更意味长长久久。仅选定的日期就为福寿荣康院的老人们奉上了无声的祝福。
早8点30分,作家协会一行16人在范士金主席的带领下,穿过平齐铁路立交桥,沿着向海路,仅五分钟的路程,便到了通榆县福寿荣康院。说起福寿荣康院,作家协会会员们并不陌生,早在2018年3月份,作家协会年度首次采风就选定民政局,兵分三路对民政局的下属机构福寿荣康院、社会救助中心、烈士陵园进行采访。从上次采风中,我对福寿荣康院了解颇多。
替儿女尽孝,为社会分忧。福寿荣康院前身是老年公寓,亦称“百岁楼”。老年公寓原址在民政局院内,属于敬老院,系国家福利部门,专门接收无儿无女和鳏寡孤独老人。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公寓难以满足老年人入住的需要,且临近长白公路,过往车辆嘈杂、喧嚣,尤其是夜晚,搅扰得人们难以入睡,这样的环境谈何颐养天年?基于此,远离喧嚣、红色基调的福寿荣康院于2016年拔地而起,应时而生、应势而生,尤其是将老年公寓易名为福寿荣康院,可见县委、县政府对老年人幸福、长寿、安康的祈盼和祝福。
福寿荣康院占地面积2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50平方米,设有床位400张,工作人员30余人,登记入住140余人,尤其是子女忙碌无暇照管老人,可以把老人送到这里,让老人不但享有舒适安逸的晚年生活,而且自己还能无忧无虑干番事业。更难得的是,职业教育集团也迁址与此,与福寿荣康院遥相呼应。校园中的青春活力,为福寿荣康院亦增添了一份生机……
春节不觉晓,年味此处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反而冲淡了年味。但是,当大家走进福寿荣康院的迎新春联欢会现场时,才真正感受到年味的浓厚,挂钱、福字、对联、拉花……把会场装饰得“满堂红”。整个会场座无虚席,老年人们都穿戴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端坐在桌前,一边品尝糖果,一边期待观看演出,脸上堆满了笑容。据福寿荣康院的院长邹德文介绍,这里年岁最大的已经逾90岁高龄了。
民政局局长王瑞群和作家协会主席范士金先后走上台新年致词,并慰问这些老人,把党的声音传递到老年人的心里,把温暖和祝福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此次民政局联合作家协会慰问公寓老人迎新春联欢会,其实正是“情系老人·关爱老人”的一次公益慰问演出活动,回馈的是老年人们的满眼泪花和热烈的掌声。
慰问演出活动在孝敬父母的歌声中开始。一首《拉住妈妈的手》歌声感染力强,声情并茂,彰显母爱深重,字字含情,催人泪下;一首《父亲》歌曲,父爱如天,给我们遮挡风雨,父爱如山,给我们坚实依靠,引来老人们掌声不断,笑语声声。福寿荣康院的八位老人走上前台,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福寿荣康院的九位老人,还表演了秧歌舞,稳健的步子、硬朗的身板、骨子里流淌出的笑意,让人不同想起“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诗句。
作家协会精心准备的诗朗诵《民政事业融大爱》,将节目推向高潮。诗中面面俱到,将民政人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请听:我是民政人/大爱融心中/福寿荣康院里的孤寡老人/我们总会将心比心料理/我们就是您的儿女/祝福老人永远幸福康宁。再请听:我是民政人/大爱融心中/面对被遗弃的孤儿/我们悉心地收养/百般地呵护,万般地同情/孩子啊/别害怕/如果找不到你的父母/那么/你就是我的亲生!……诗中有血有肉,震憾心灵深处。一曲《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歌者声情并茂。尤其是歌词中: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令人潸然泪下、回味无穷。
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中心的三句半《民政事业春常在》节目可与作家协会的诗朗诵《民政事业融大爱》相媲美,虽然幽默、滑稽、搞笑,但却融进了民政事业春天般的温暖。比如:福寿院里享荣康/鳏寡孤独不凄凉/咱们都是他(她)儿女/守望!留守儿童有保障/健康成长把福享/别看身边没爹娘/咱养!
二十个节目,近两个小时,老年人们还意犹未尽,沉浸在幸福温馨时刻。
走廊里,老人们排起长队,有序地走进各自的休息间。趁上午还有点时间,我走进扭秧歌舞的老大爷吕春贵房间,和他拉起了家常,谈起了现在生活……
老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说:“现在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睡得好、玩得好,在这里非常开心,其实我们天天都在过年啊!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话语虽短,却发自内心。“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旁边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插着话。他继续说:“每天房间有人收拾,衣服有人洗,身体经常检查。这帮孩子啊,真的比亲生的还亲啊!”
公寓绽笑脸,年味荡心头。一上午的慰问公寓老人迎春联欢会活动虽然短暂,但我却看到福寿荣康院里处处盛开着笑脸,满溢着幸福。都说“年味”淡了,但这里却天天在“过年”,这说明了什么?(通讯员:胡海学)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