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杨波 报道)罗哲龙,男,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吉林省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党支部书记,中共十九大党代表,延边州人大代表。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2017年末,整村实现脱贫,人均年收入达9900元。水南村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水南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4名,作为边境少数民族聚居村,罗哲龙深刻把握党的建设与民族团结之间的关系,党支部通过全方位增强党的凝聚力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抓手,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扎实抓好水南村“两委”班子和村监督委员会建设,坚持脱贫攻坚、民族团结、产业发展、民俗文化齐头并进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明确方向,真抓实干,做脱贫攻坚的掌舵人。脱贫攻坚,是时代的使命,是全体村民的寄托。罗哲龙与扶贫工作队密切配合,集思广益,靶向治疗,精准施策,成效显著。他科学定位,明确产业与民俗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实施重大项目,实现整村提升。先后争取990万元完成民俗文化大院、研学旅游接待中心、菜田基地、和君子兰基地等项目,村集体收入大幅度提高。他关注民生,积极争取资金改善人居环境。先后争取1200万元资金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提升村庄的抗洪能力。争取整村提升项目,实施排水系统改造,完成全村水冲式厕所革命。他整合资源,完善“造血”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民俗资源、自然资源、红色资源,并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打造研学中心。2018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年共接待10期大中小学生学习实践和研学旅行,参与学生数达1000余人,是全州的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全年举行干部教育培训班5次,成功培训300余人次。
传承文化,助推旅游,做“文化水南”的传承人。他加强朝鲜族民俗与红色历史展示。秉承“有文化的村,有未来”的理念。打造民俗文化广场、朝鲜族传统民俗展览馆、朝鲜族土窑房样品、400米民俗文化围墙等,用以展示朝鲜族舞蹈、民族服饰、传统民居等民俗,保护和传承朝鲜族传统文化,在保证文化的“根”不丢掉的同时提供旅游服务。水南村游客可以在每户体验不同的美食和朝鲜族民俗风情。同时,建成了“凤梧洞抗日斗争战迹地遗址”,通过文字、图片、文物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水南村的红色历史沿革。他不断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水南村是国家民委命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每年举办农耕舞比赛等大型活动10余次,连续举办4届水南村农民文化艺术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8000余人。水南村打造朝鲜族民俗文化教育基地,以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村文化能人为骨干,努力建设民俗文化带头人、民俗文化志愿者、民俗文艺表演三支文化队伍。累计培育民俗文艺带头人7人,招募乡村文化志愿者74人,组建圆鼓舞队等十余个朝鲜族民俗文化组织,外出演出80余场,开展朝鲜族民俗娱乐竞技、民俗礼仪活动26次,成功举办全国朝鲜族象棋研讨会,有效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整村提升,成效显著,做民族事业发展的开拓者。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带领全体村民打赢脱贫攻坚战,于2017年末实现整村脱贫,在图们市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他建强组织,荣誉颇丰。2016年7月,水南村党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7年5月,吉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罗哲龙为中共十九大党代表;水南村2017年被评选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他壮大集体,项目分红颇丰。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0余万元,其中扶贫收益30余万元,贫困户每人分红达3000元。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