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胡兆意 报道)近日,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30多位上海国际摄影沙龙在线的摄影家背着“长枪短炮”,不远千里,从上海赶到这里,将镜头对准了原生态的朝鲜族民俗婚礼。拍过体验过原汁原味的朝鲜族风情后,摄影家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秋日的龙井天高云淡,稻谷飘香,到处都是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走进明东村,俨然走进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这里花团锦簇,绿树成荫,黛瓦白墙的朝鲜族民居掩映在绿树鲜花中,平整整洁的沥青路纵横交错。村里按照摄影家们的要求,组织了一场朝鲜族传统民俗婚礼。“新郎”“新娘”身穿朝鲜族婚礼的服饰,在村民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浪漫牵手,喜结“良缘”。整场婚礼热闹、喜庆,且原生态,这令摄影家们激动不已,他们纷纷按动快门,定格精彩的瞬间。“真的很过瘾,不虚此行啊!”摄影家蒯正东赞不绝口。
这是明东村首次接待私人订制的旅行团,见证了龙井市,特别是智新镇旅游的兴盛和发展。
智新镇地处龙井市近郊,与市区紧紧相连。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不仅有风光秀美的琵岩山景区、马蹄山、万亩苹果梨园等,还有知名的朱德海故居、三一三反日义士陵等红色教育基地。生态观光景点也是星罗棋布,明东露营地、胜地村稻田摸鱼池、龙池村的蔬菜水果采摘大棚等,都是人气十足,令人流连忘返的好去处。在发展经济、促进乡村振兴中,智新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突出“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红色教育”,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将特色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村农业体验游。
龙池村就是发展此项产业的典型村,该村位于龙井市西北部,龙延公路西侧,位于城乡交汇处。走进村内,满眼都是果蔬大棚,整整齐齐,一眼望不到边,大棚里的果蔬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菜农侯双禄正在自家蔬菜大棚里干活,现年60岁的他1977年高中毕业后,一直以种菜为生,至今已经种了40多年,绝对是种菜的行家里手。“现在村里每家收入一年少说也得七八万吧!”谈到收入,他满脸都是灿烂的笑容。他说,村里种菜有100多年的历史,过去由于管理不善、销售方式落后等原因,好好的果蔬竟然滞销,严重时菜农拉着新鲜果蔬送到熊场喂熊。后来,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菜农们打起质量牌,发展绿色无公害的果蔬,还在大棚内栽种葡萄、李子、桃等水果,这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不少人利用节假日和周末到此采摘游玩。穷则变,变则通,龙池村转变经营种植方式,低迷的果蔬业峰回路转,菜农们的收入也是节节攀高。在发展乡村农业体验游方面,该镇不遗余力,他们创新水田立体式经营模式,在工农村、新化村、新安村、吉兴村大力推进稻田养蟹、养鸭等生态模式;突出发展特色养殖业,在智新村、明东村、工农村、龙南村大力发展延边黄牛、山羊养殖业。以智新村“千凤园养殖合作社”、新化村“嘉然生态园”为龙头,发展山鸡和生态鸡养殖产业。还积极探索“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种、养殖基地发展模式,稳步推进速冻粘玉米、油用牡丹、大田人参(非林地)、旱做水稻等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村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现如今,走进龙井市智新镇,到处都能看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该镇打造自助电商平台,建设农产品集散中心,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去,赚“外快”;着力建设“三山”风景区,将琵岩山风景区建设成东北最佳旅游区,成为网红打卡地,日前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将东山打造成红色主题教育区,增加旅游的底蕴和厚度。利用亚洲万亩果园、滑雪场、草莓葡萄采摘园等资源,打造马蹄山休闲度假区,让游客深度体验龙井特色风情;在保护和开发好海兰江、六道河两条流域自然风光的同时,发展亲水旅游项目;打造好“一带”生态风光,以龙三公路沿线村为重点,打造朝鲜族历史文化、传统民俗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另外,还围绕中国朝鲜族教育、农耕历史变迁、红色革命传统、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挖掘智新镇各村的故事,开发一批延边特色民族食品,让游客不仅有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好听的,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忘不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智新镇发挥自身优势,大打旅游牌,旅游业不仅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更是推动全镇发展的强大引擎。智新镇,双脚踏上致富路。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