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杨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遍布城乡、特色品牌实践活动如火如荼、乡村人居环境日新月异,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城市,吉林省珲春市通过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精心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提高志愿服务精准度,使文明实践活动更“用心”、更“走心”,闯出了一条领跑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珲春样板”之路。
抓好建设,实现全域覆盖。在珲春市马川子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一场特殊的宣讲引来了阵阵掌声。“草根”志愿基层宣讲员马德春结合自身经历,讲述着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发生的巨变。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更是人民的期盼、时代的呼唤。以建设沿边开放型中等城市为目标,珲春市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模式,积极构建市、乡、村三级组织体系,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率先在全省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置了正科级事业单位,配备专职人员开展文明实践工作,在全市各街道、乡镇、村屯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同时,积极整合珲春市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和珲春国际人才联络服务中心职能,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1+5+N”志愿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已建立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39个以党员志愿服务大队,286支各类志愿服务队,培养了150名草根宣讲员、54名科普活动和乡村事业带头人,培育1270名各类专业骨干志愿者、8000余名草根文化志愿者,吸纳民间组织140个、爱心企业1.5万家、志愿者4万余名,实现了志愿服务全领域、全行业、全覆盖,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深里走、向实里做夯实了基础。
突出特色,打造多彩品牌。去年5月17日,珲春市河南街道志愿服务队为马川子乡村民送去了《洗衣歌》《象帽舞》《珲春我的家乡》等歌舞节目,台上的节目精彩纷呈,台下的观众兴高采烈,节目中所呈现的新时代、新思想得到了在场群众在思想和情感上的认同,这场文艺演出恰似一场及时雨,滋润了群众的心田。“这场演出不仅带来了精彩的节目,还将十九大精神带给了我们,看着节目就能听得懂党的好政策,更能感受到党给我们的关怀。”一位看完演出的村民感慨地说。
群众在哪儿,文明实践活动就开展到哪儿。1月16日,吉林省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珲春市马川子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珲春市从方便群众角度出发,在中央确定的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和健身体育服务5个服务平台基础上,拓展了反邪反渗、民族团结、边境平安、健康关爱、邻里和谐、美丽乡村等6个服务平台,通过文艺演出、健康义诊、卫生整治、公益帮扶、技术指导、流动宣讲等方式,开展“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金、银”等特色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多彩珲春”志愿服务品牌,使文明实践之花开遍城乡大地,也让群众真正从文明实践活动中有了获得感。
2019年,珲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结合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了“路长制”工作志愿服务机制和“无物业”小区包保工作志愿服务机制,形成了每周五下午全市集中清理环境卫生的志愿服务机制,累计参加“路长制”日巡查和义务劳动3万余人次。开展各类特色志愿服务活动600余次。其中,组织200余名专业医疗人员开展80余次义诊活动,服务农村群众4000多人。开展“党旗映边疆”“祖国在我心中”等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9次,开展反邪反渗主题教育活动30余次,参与群众5万人次。组织70余名书法、剪纸、摄影等文化志愿者开展文化服务活动16次。开展各类宣讲培训100余次,有益群众2万余人。开展乡村各类环境卫生整治活动300余次,累计参加志愿者1.5万余人。组织延边大学珲春校区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大手牵小手”“爱护候鸟,保护环境”“扶贫支教”“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丽珲春”等志愿服务活动,并荣获吉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标兵称号。
创新思路,实现精准发力。“老年人实际上都在乎自己的健康,身为医务工作者,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可能对他们的健康产生影响。”深入到马川子乡南山村开展医疗志愿服务的李医生介绍说。“南山村是重点扶贫对象,很多村民都是留守老人,因为离市区远,身体行动不便,治疗和检查都很不便,今天能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真的感谢你们!” 村委会主任临别时握着志愿者们的手激动地说。这次医疗志愿服务活动,就是珲春市河南街昌盛社区志愿服务队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信息平台对接的志愿服务清单,为村里老人解决了看病难题。
文明实践只有做到供需对接、精准发力,才能使群众满意、让群众认可。为精准掌握群众需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珲春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枢纽功能,创新思路,大胆探索,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开发语音信息服务热线,打造“10+2”民需采集通道,延伸文明实践的服务触角,有效盘活、用活、激活各类阵地资源,形成了“系统搭台,民需开锣,服务唱戏”的工作机制,实现“乡亲民需所愿,圆梦‘文明实践’”的目标。
目前,越来越多的群众知晓,可以通过7851890热线、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网站平台、短信平台、志愿服务e站等信息传递渠道提出诉求。同时,服务平台还可以为外国人提供外语服务,对在珲春旅游、就医、工作的外国人提供租房、医疗、交通等志愿服务。民需志愿采集员和调查员通过采集信息服务系统平台,确认和上报民需志愿需求,志愿供需方可以通过需求清单和供给菜单点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解决民需问题。目前,已为群众解决问题1000余件。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