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安图县松江镇凝心聚力战“疫”情

发布时间:2020-03-05 14:39:3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吉林省安图县松江镇党委政府闻“疫”而动,结合基层一线防控实际,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妥善解决好农村防控突出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为基层一线防控工作提供了更多思路和经验,也让“全国文明镇”这个“金字招牌”更加耀眼。

线上线下,入眼入耳,织密疫情防控宣传网。疫情防控期间,文昌村村民李文昌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村务群”了解最新疫情发展态势,然后把疫情信息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里,让亲人朋友共同关注疫情、了解疫情、防范疫情。就是通过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松江镇迅速织起了一张无死角、无漏洞的线上防控宣传网。盘道村77岁老人李玉芬通过张贴的公告、悬挂的条幅了解到疫情的严重性后,主动要求加入到村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里。“党和国家给了我们贫困户那么多好的政策,现在国家有难,虽然我岁数大了,但也一定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报答党的恩情。”李玉芬动情地说。疫情大考,难在基层。松江镇通过“线上线下”双驱动、全覆盖的防控宣传网,不仅妥善解决了农村防控信息宣传难题,也以最接地气的内容和方式,让农村群众对疫情严峻形势入眼入耳入心,切实增强了防疫行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十户一组”,严防死守,筑牢排查管控“防疫墙”。每天8时,三道村“十户一组”组长陈传友正式开始他的防控巡视工作。“老李,今天家人都在家吧?有没有外地回来的?一定要注意防护,有情况及时给我打电话。”同样的问题陈传友每天都要问上十几遍,组内每家每户的人员信息、流动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十户一组”村级治理模式是松江镇针对“镇大”“人多”两大特点,研究制定的通过将分散农户连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发展,从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创新举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充分发挥分组划片优势,仅利用半天时间便建立了包片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村民全覆盖的联络渠道,确保工作人员可通过微信、电话联系到每家每户每人,真正实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摸排效率,也为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抓手和坚强保障。

代办代购,安心隔离,设立临时代办服务点。居家隔离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但对于远离镇区的群众,特别是一些贫困户、五保户来说,基本生活所需便很难得到保障。针对这一情况,松江镇41个行政村迅速建立起“足不出户临时代办点”,由村干部、驻村干部、志愿者轮流值班,为全村群众提供生活保障服务,包括生活物资采购以及日常事务的代办,以集中采购、分别发放的形式让大家可以足不出户、安心隔离。“大娘,你要的鸡蛋、青菜还有药给你放门口了,一会儿别忘了出来拿啊!”这是自“临时代办点”建立以来,新建村村书记高云启第五次给村民于春芝代买物品。于春芝是一位独居高龄贫困户,考虑到她家的实际情况,高云启第一个把代办服务信息表贴在老人家中,并嘱咐她有任何需要都可以打电话。在松江镇,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建立“临时代办点”,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还妥善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防疫备耕,双管齐下,掀起“线上学习”新热潮。自疫情防控以来,东南村贫困户马元军每日隔离在家都很担心今年的春耕生产问题,心情十分焦虑。实际上,有这种负面情绪的可不只马元军一个人,为此,松江镇积极从“扶志扶智”入手,建立“线上备耕”创新模式,制定“防疫学习两不误,十户一组来帮助”“宅在家里不出门,学习备耕靠人人”宣传标语,以“十户一组”为单位,每天组织村民结合自身需求,通过视频学习农业种养殖技术。同时,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采取群众提前预约、干部送书上门方式,“零接触”满足村民文化生活需求。自推出“线上备耕”、送书上门服务后,村民们每天线上学农业技术,线下看书学知识,忙得不亦乐乎,不仅有效填补了隔离期间的闲暇时间,也为春耕生产提供了更好的技术和智力保障。(安图县松江镇供稿)

责任编辑:马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