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李超)青春为警徽增辉,警徽愈发光彩夺目。有这样一群青年人,在荒无人烟的边境线上默默坚守岗位、忠诚履职尽责。他们是警营里最具青春活力的一个群体,为了抗击疫情、维护长白山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青春与汗水。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了吉林长白山边境管理支队横山边境检查站青年民警这个群体,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警营的别样青春。
8时30分许,随着发动机的启动,6名身着警服,佩戴执勤袖标的青年民警开始列队登车,沿099县道一直向山上行进,开始了一天的巡逻踏查。
据民警介绍,横山边境检查站是吉林省最偏远的公安检查站之一,驻守在长白山南麓,辖区面积600多平方公里,这一区域地处边境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复杂、通讯不便、人员稀少。
现在虽然已经到了春季,民警们巡逻还带着棉大衣。“我们的执勤区域从海拔1300多米到2600多米,巡逻一天就能看到四季的景观。我们这里有两个浓缩,一个是一天内浓缩了四季变化,另一个就是辖区地理景观上浓缩了北极圈到北温带的风光。”民警黄义热情地向记者介绍。
记者跟着登上这辆执勤车,探寻这群年轻的移民管理警察摒弃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甘心奉献、忠诚戍边的故事。
执勤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记者能明显感觉到每隔一个小时左右车窗外的风景都会有较大的变化,植被随海拔变化的特点十分明显,路过茂密幽深的原始森林时,风吹过树林的声音伴随着清泉涌动的旋律演奏出了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而在高山苔原带,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极端环境里只有荒凉肃杀的氛围。巡逻组的民警箭博介绍说,从检查站到天池主峰峰顶直线距离不远,但是道路蜿蜒曲折,部分路段仍有冰雪积压,为了安全起见,咱们估计要走两个小时左右。“越往上走,树木的生命力越强,动物体格也越壮。”箭博补充道。原来,民警们在封山期间,经常能在树林和湿地看见野兽,野猪、马鹿、狍、貂等物种对民警来说司空见惯,俨然成为了在长白山南麓地区打成一片的好邻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到如此地步,寻常过往游客是体会不到的。
越往峰顶走,风声越大,积雪逐渐加厚,山路也愈发艰难曲折,记者在连续的急弯路段望向窗外,道路就在万丈悬崖峭壁上绕圈,让人心惊胆战,再加上路面积雪较多,着实让人为自己的安全捏了一把汗。驾驶员樊江杰看出了记者的担忧,他从容说道:“放心吧,安全是最重要的,这条路我春夏秋冬都走,稳得很。”原部队驾驶员出身的他对自己的车技很有信心,记者看到其他民警面不改色,心里悬着的石头也落了地。
说话间,巡逻队伍已经下车开始步巡,天空突然毫无预兆地下起了雨夹雪。继续往主峰走,能见度越来越低。到达峰顶时,已经是雨小雪大,能见度不到七米。黄义说:“为确保当前特殊时期的边境安全,我们在每个险要点都布置了警力,确保辖区安全无虞。”
没走一会,巡逻民警的帽子、棉大衣都已经被寒气、雨雪打湿,脸颊和鼻子早就看不出本来的颜色,实在让人看不出这是一群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在返回检查站的路上,黄义对记者说,民警们要面对的不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常年的孤独,孤独是最大的敌人。面对记者的采访,全体民警的回答掷地有声,“作为守卫祖国边境的移民管理警察,我们甘于履行警察职责,把国家的边境地区管理好,只要能获得党和人民的认可,再多的苦累都不值一提。”我不仅感叹道,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但是警服一旦穿在身上,大家就都只有一个理念,一种信仰,一份坚守,本该感受大千世界繁华都市的这群年轻人,扎根在深山老林,终日与孤独寂寞作战,他们才是长白山上最亮丽的风景。
“移民管理警察”这一刚登上历史舞台不久的警察队伍,在居民眼中还略显陌生的称呼背后,是无数像横山边境检查站这样的基层单位在艰苦偏远地区默默奉献,他们在数万公里的祖国边境一线上拥抱孤独和坚守寂寞,把黑暗挡在了国门之外,守护了千家万户的灯火辉煌,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他们依然选择放弃休息娱乐,时刻牢记要肩负党和人民托付的历史使命,忠诚履行共和国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的神圣职责!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