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刘德远)我最近连续造访吉林敦化贤儒镇大崴子屯三次,戏称这里为梦中老家。
大崴子屯现在的名字是“兴业”,但我还是喜欢老名字。大崴子屯位于贤儒镇东南18公里,山环绕水怀抱,农户八九家。东北多崴子地名,取山水拐弯之意。谁先在此耕作,就以姓命名崴子。如迟家崴子、黄家崴子。大崴子也大抵是这样,但没有先民的姓氏信息。
这是一个像油画一样的小屯。从保安村村西向南,沿着农田间的沙土路蛇行,在一个山脚处拐向东南,循着清澈的河水一路上行,一座松木层叠的小桥,便是大崴子的门户。左面山坡上,300多株杏树依山势而栽植,细嫩的叶子在枝间吐绿。在200米外的山脚下,300多棵李子树选择聚集,由于花蕾刚谢,还能看到树下的花瓣。叶子正葱郁,与山色融为一体。村民称这里为“李子坡”。站在小桥上,上下游河岸在柳树之间,栽植百十棵杏树。据小拱书记说,杏花开放的时候,有杏花飘落水面,前来游览的人唤它“杏花溪”。
行过木桥,一条土路引向南山。八九户泥土房散落田间,木头杖子围成院落,杖子边上新植的海棠树显示与众不同。园子里韭菜、大葱绿如翡翠,新耕的垄台上野花抢占先机,黄色的花朵在春风中炫耀。走进陈大爷的院子,目光停留之处皆是惊喜。整齐的柈子垛传递勤劳持家家风,柞木建造的玉米楼静守岁月洗礼,木质的烟筒飘出袅袅炊烟,黄泥墙折射陈年信息,门楣上春联掩饰不住节日气息。带着惊喜,带着梦中记忆,我们走进陈大爷家中。眼前的一切犹如穿越,发黄的炕琴、泛着光亮的黄箱子、挂在东墙的镜子和相框,报纸糊墙,纤维板的火炕和木质炕沿,既熟悉又陌生,仿佛回到上个世纪60、70年代。我们在房间左转右看,满是惊喜与回味,童年的记忆像枝头新绿,一股脑地冒出来。
小拱陪同我们继续南行,并且谈了自己的想法。想利用现有资源,开发一个主题为“梦里老家”的旅游景点,为几代人寻找童年的梦,让人们记得住岁月、留得住乡愁。同时,通过新旧对比,让人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更深刻的认识,使大崴子屯成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阵地。
我的心里豁然开朗。敦化市是中国全域旅游城市,旅游资源的差异化使其更加丰富。新农村建设使大崴子屯实现移民搬迁,村民们过上了砖瓦房子太阳能的日子。但村民们对这里的草木山水有深厚的感情,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古旧资源,在变废为宝上做文章,给人们留住一段旧时乡村的记忆。
在南山脚下,我看到300多棵沙果树在这里栖息,果树尚小,但未来可期。此时,三株绽放的梨树映入眼帘,雪白的梨花在绿色与土黄之间醒目,成为小村这幅油画的点睛之笔。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