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马婧徐秀红)饱含浓浓为民情怀,聚焦百姓生活点滴。回望吉林蛟河过去半年的民生工作,每一件都印刻着人民至上的精神。
民生无小事,枝枝总关情。突发疫情之下,保民生更是一项大考。蛟河市加大投入力度,拿出硬核措施,保就业、保民生,稳稳地托起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就业,就要稳住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3月13日,近百名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福建籍产业工人,包机从福建泉州飞抵龙嘉机场,蛟河市政府派出专车将产业工人接回位于蛟河天岗的工作岗位。安全、高效地解决百姓的就业问题,助力企业复式复产。
蛟河市还从组织结构、防控举措、协调保障等方面帮助、扶持企业,从疫情突发到2月25日,仅仅21天,域内规模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复工率达到100%。
蛟河于危机中育新机,在加快复工复产的同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6月20日,蛟河新开“蓝湾嗨街”夜市,设置摊位229处,安置就业人员1000余人。蛟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方便人员就业,商务、城管、卫生、市场监督管理、街道社区等部门提供一站式服务,办理证照很快。”黄敬锋是这一举措的一名受益者。受疫情影响,他的小吃部生意不好。有了“蓝湾嗨街”夜市,黄敬锋每天在此摆摊儿设点经营铁板烧鱿鱼。“每个月能增加收入一万多元。”
变局中开新局。蛟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凭借作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优势,6月24日,率先在吉林地区举办市长直播带货活动,百万网友在线观看,销售额突破50万元。企业和商家积极参与,热情高涨。老爷岭的销售副总刘成国说:“参与这个活动,推动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大幅度提高员工上岗率。”新业态正逐渐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此外,蛟河市还建立岗位对接机制,提供就业岗位2.1万个,新开发城镇就业岗位9800个,城镇新增就业4100人,落实稳岗返还政策,累计为112户企业返还稳岗补贴147.56万元,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累计培训3802人次。
疫情之下,保民生,加大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十分紧要。蛟河坚持在脱贫攻坚上持续发力,兜牢基本民生底线。蛟河市438名副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一对一”包保438户885人未脱贫户,开展精准帮扶,一人一策。
他们早早把百姓饮水问题,列入蛟河今年的工作清单。投入4225万元,实施122处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4个乡镇96个村包括1469名贫困人口在内的4.7万人的饮水问题。6月2日,天北镇长岭子村贫困户高玉芹家里通过单户连通,接上自来水了。“水龙头一拧,水就哗哗地流出来,太方便了。”
保障了基本民生,还要鼓起群众的钱袋子,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大产业脱贫的力度。3月23日,蛟河市政府与黑尊科技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深入实施产业扶贫。蛟河市政府投资650万元,每年将带动6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850元。
民生福祉在持续改善:10个小区、49栋居民楼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高铁西客站8515平方米停车场硬覆盖工程建设完成,新增停车位308个……
上半年,蛟河民生答卷沉甸甸、暖融融。民生建设的巨大磁场已经凝聚起蛟河全市人民的信心和力量,众志成城去创造、去迎接更加幸福的明天。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