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马婧陈爽)近年来,吉林省蛟河市积极构建多渠道和多层次纠纷解决体系,力将非诉纠纷解决在源头,切实推进“无讼村居(社区)”创建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
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有序推进诉调对接。蛟河市人民法院成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领导小组,建立诉调对接中心,承担诉讼引导、分流过滤、调解速裁对接以及与相关调解组织进行沟通联络、对基层诉调对接业务进行指导等工作职责。制定《多元化解实施方案》《1+1+N法律援助实施细则》《诉调对接工作制度》等内部文件,规范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衔接方式等。
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提高纠纷化解质效。蛟河市人民法院成立诉前调解室,将部分简单民事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外。加大诉前委派调解力度,成立道路交通事故调解中心,健全道交一体化平台,设立专职调解员常驻调解中心,对涉及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集中调解;完善化解家事纠纷平台,实现家事审判法官与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三级妇联干部、各中小学法制辅导员对接,通过QQ群、微信群加强与司法、民政、妇联、教育等部门人员的联系沟通,网上互动、调解、答疑,及时探讨家事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警示教育工作问题。去年道交一体化平台共接待诉前委派调解案件200余件,调解成功案件94件,申请司法确认74件。家事纠纷化解平台收案463件,调撤262件。诉前调解平台收案987件,成功化解案件330件。多元快捷化解纠纷模式初见成效。
提供“1+1+N”的法律援助与指导。今年1月,针对蛟河市15个乡镇街的法律需求,蛟河市人民法院提供“1+1+N”的法律援助与指导模式,实行“一个乡镇街一名指导法官、辐射多个人民调解组织”的组织模式。一个乡镇街由一名员额法官负责各类型案件的对接及日常指导工作,与各乡镇街司法工作室就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对接和日常联络,建立微信群及时解答各类法律问题。
他们在辖区各乡、镇、街、司法所设立“法官说法工作室”,在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百姓说事点”设立“法官说法工作法点”,做到一室一法官,实现法官全覆盖。在法官说法工作室配备智慧法院系统,依托远程立案、调解、审判等工作平台,及时掌握群众诉讼请求,办理受理手续,开展远程调解、远程开庭等工作。
截至目前,蛟河市人民法院对各乡镇街人民调解员培训达15次,集中培训1次,各乡镇街诉前多元化解案件60余件。拉法街海青村是诉源治理工作成绩较为突出的村,矛盾纠纷均在村里化解,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实现了无讼村的创建。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