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爽 报道)近日,吉林省敦化市医院神内科专家对秋季如何预防脑中风作出提醒。
关注天气变化。随时关注温度变化,早晚气温偏低,出门时应增添衣物,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特别要注意头部和四肢的保暖,室内的温度也要保持正常。切忌气候变化时饱食外出,因为饱餐后较多血液流向胃肠道使心脏向其他部分供血相对减少,影响血液流动,若再遇到寒冷,容易引起血栓形成而诱发中风。
主动饮水。主动饮水防秋燥。夏天出汗多人们往往注意补充水分,到了初秋对水分的补充就开始有所忽略,这是不正确的。人体脱水是夏秋之际易发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喝水就是很好的预防措施。入秋之后气候越来越干燥,每天需喝1000毫升以上的水才能满足身体需要。要多喝白开水,少量多次。另外,一般中风都发生在晨起的时候,因为醒着的时候人们都知道主动补水,而睡眠时身体相对静止,处于低代谢状态,血液黏稠、流动缓慢,特别容易出现中风。因此,睡前及晨起时最好先喝一杯水。
防治诱发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是引起中风的根源。据临床医学统计,约90%以上的中风病人患有高血压,尤其是平时没有明显症状,而家庭中有上述病史者,更具有危险性,应积极预防。
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可使中风的发病率降低50%以上。因此,此类疾病患者除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使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以及软化血管药。
秋季注意中风先兆。尽管中风发病急骤,难以预测,但发病前也要经历一个过程,出现一些早期信息,预告近期很有可能发生中风。如能识别这些信号,积极防治,会大大减少危害性,甚至不发病。因此,一旦出现如下征兆者应引起高度警惕。如突然眩晕或头痛突然加剧,一过性视物不清或失明,突然出现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便,精神疲乏、频打哈欠或恶心呕吐等,“性格”突变,智力减退,缺乏正常的判断力和理解力,无原因的嗜睡等。发现上述先兆,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敦化市医院神经内科创建于八十年代初期,三十多年已形成了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医疗团队,学科建设省内同级医院领先。特色亚专业和疾病诊治:脑血管病的诊治和预防,周围神经病,神经免疫性疾病,发作性疾病,神经系统病变等。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