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经济

海兰江畔百花香

发布时间:2020-12-02 13:13:0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杨文军 报道)苍茫原野,粉妆玉砌。

冬日暖阳下,雪后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仿佛一个洁白的童话世界。

“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一首老歌《红太阳照边疆》唱道:“劈开高山,大地献宝藏;拦河筑坝,引水上山岗”,反映了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延边人民斗志昂扬、建设边疆的精神风貌。

过去的龙井,这里“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是一类革命老区,是我国朝鲜族居住最集中的城市,200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在的龙井欣欣向荣、蓄势待发,走上了振兴路。

智新镇明东村第一书记韩宝宁,亲身经历、亲眼见证了这些年的变化。明东村原来是个贫困村,村里老龄化问题严重,泥土路坑洼不平、泥草房破烂不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元东至今想起当年的情景依然感慨万千:“过去村里没产业,村民思想也保守,脱贫摘帽困难重重。”老韩、老刘都是想干事的人,他俩绕着村子走了一圈儿又一圈儿寻找出路,最后确立了“生态立村、特色兴村、旅游富村”的发展思路。他们多方争取支持,引进养牛项目、建设蔬菜大棚、铺沥青路、修排水沟、建停车场、砌石围墙,制订出了一份村级《旅游发展规划》,建成全省第一家村级博物馆……村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着大伙儿一起甩开膀子大干,创造了多个“第一”,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的明东村,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现在的韩宝宁苍老了许多,脸庞黝黑,已经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模样,很难想到他是省城来的机关干部。如今的明东村民满脸自豪:“我们明东村现在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白金乡勇新村位于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一个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朝鲜族村落。勇新村第一书记迟国庆带领村民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多元化开发旅游资源,建成了乡村数字电影院、露天演艺广场、乡村博物馆等设施,开创了“绿色庭院经济+文旅融合产业”的复合型产业链发展模式,建设生态脱贫样板村,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老头沟镇宝兴村第一书记麻长亭和驻村工作队,依托村子附近的裕龙湾水上乐园,整合资源优势,让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

龙井山川秀美,景色宜人,素有黄牛之乡、松茸之乡、水稻之乡的美誉,是教育之乡、歌舞之乡、文化之乡,是休闲旅游的好地方。龙井打造全域旅游,成功举办金达莱赏花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中国朝鲜族农夫节”等活动,形成了一连串“景观带”,也迎来了全域旅游的“丰收季”“盛果期”。

龙井的美,离不开海兰江的水,也少不了漫山遍野的苹果梨树。龙井是苹果梨之乡,有近百年的栽培史。苹果梨树作为我国高纬度寒冷地区主栽的优良梨品种,是经过几代人精心培植、艰辛选育出来的。抗寒耐冻的苹果梨树在零下32℃以内可以安全过冬,适宜在昼夜温差大的丘陵坡地生长。它们面对严寒,逆风无畏,铁骨铮铮,扎根边疆,深耕广种。老头沟镇勇进村“苹果梨宗树之碑”的碑文写道:“苹果梨是延边各族人民开拓延边地区的成果之一,其宗树是延边人民改造大自然所取得胜利的象征,是延边的重要经济遗产,是延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教育的活教材。”

勇进村的乡亲们最爱跟人讲苹果梨的历史:100年前,先辈们把苹果梨培育出来;70年前,延边第一任州长朱德海为解决群众吃不上水果的问题大力推广种植苹果梨;1964年,周总理到延边,品尝了苹果梨后说:“延边苹果梨确实好吃,希望全国人民都能品尝到延边的苹果梨……”

很多人难以理解苹果梨在延边人民心中的地位。因为现如今,水果的数量、种类都非常丰富,苹果梨已经算不上什么稀奇水果。但回首来时路,在那曾经物质匮乏的年月,苹果梨树曾是这片寒冷的土地上、凛冽的北风中、艰苦的环境里、严酷的条件下能存活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果树品种,苹果梨也是当地百姓餐桌上没得挑、没得选的“指定”水果,是那时满足人们水果需求的历史功臣,也一度为一方百姓带来过丰厚收益。然而近年来由于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力弱等原因,苹果梨价格持续走低。

大箕村第一书记魏来长着一张娃娃脸,但生于1985年的他头上添了不少白发。驻村以来,他可真没少为苹果梨的事发愁。“那段时间老上火了,牙龈经常发炎,满嘴是泡。果农甲波的老爹到果园挖了不少蒲公英根回来给我煮水喝才见好。”魏来说:“这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

“前辈们留下的产业,可不能在咱这代人手里毁了。”这是魏来和甲波共同的想法。他们一起跑销路,找农业部门为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争取绿色食品认证的全额补贴,联系电商平台,将产品放到网上销售……苹果梨通过网络平台成功销往全国各地。

“没想到多年来持续低迷的苹果梨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又成了‘香饽饽’!”魏来激动得像个孩子。

胜地村第一书记金国光也在想,我们也不能落后,要迎头赶上,想办法发展好特色产业。

和金国光一样,老头沟镇泗水村第一书记王利斌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把村里的农特产品卖出好价钱。

老头沟镇奋斗村第一书记王立锋今年多了个身份——龙井市驻村第一书记协会会长。协会第一届会员包括来自全市各乡镇的65名第一书记和3名村书记。“协会成立后,将整合国家、省、州、市第一书记资源。”王立锋表示:“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资源互补、优势互补,继续推进‘第一书记代言活动’,提升贫困村产品市场竞争力。”

刚刚参加完直播带货的智新镇龙海村第一书记吕海洋开车到了敬老院,去看了看67岁的朝鲜族孤寡残疾贫困老人崔虎吉。见崔大爷状态不错,吕书记又赶回村里,组织驻村工作队员把新收到的单位协调捐赠的书摆上村民活动室的书架,从北京来的他,把“扶智”和“扶志”、“输血”和“造血”、“富脑袋”和“富口袋”看得一样重。前不久,他跟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龙井、在龙井市扶贫办挂职副主任的吴晓联系,组织农村党员、村干部、“领头雁”去象山考察现代农业技术与美丽乡村建设,学习乡村治理和特色产业发展。参加了培训的致富带头人徐海明回来说:“出去走一走才知道跟人家的差距。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龙井人民能歌善舞。在去年刚修好的龙海村文化广场上,驻村工作队长齐向勤跟大家一起跳起了广场舞,工作队员冷丽霞、金泰昊带着村民扭起了大秧歌,村会计路昆、团书记李伟和村医陈连英正在排演快板书。盛翠华是村里的文艺骨干,她领着大家又一次唱起经典老歌《红太阳照边疆》《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村民周安也表演了节目,唱了一首《难忘的那一天》:“难忘的那一天,海兰江欢乐歌唱,你走在阿爸依的田埂上,像当年支书一样,抚摸稻田里的苗,仔细地查看生长,农家的事儿大如天,百姓衣食放在心上……”

责任编辑:马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