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杨波 报道)近年来,吉林省龙井市龙门街道河西社区党委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争创文明社区为抓手,以办好道德讲堂、抓好志愿服务等活动为载体,将文明创建与社区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让老百姓共享文明发展成果,让居民生活得更有文化、更有品位。
强领导,广泛宣传创建工作。
龙门街道河西社区辖区面积44.05平方公里,辖区现有驻街机关事业单位10家、非公企业19家、社会组织11家、个体工商户176家。多年来,龙门街道河西社区党委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社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各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创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的工作体系,对创建工作实行统一协调和监督,并坚持舆论宣传为先导,加大对文明创建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板报、横幅等宣传阵地,通过文艺演出、入户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意义,先后张贴标语牌50余条,向居民发放“打造靓丽和谐社区”的倡议书、《文明公约》等宣传材料1000余份。
塑品牌,推动精神文明品牌建设。
为切实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带头牵引作用,龙门街道河西社区积极通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培育选树辖区精神文明品牌建设,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开展。一方面,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为载体,制定系统学习方案,采取集中学习、自学、线上+线下等方式,在全社区组织深入学习,进一步激发干部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另一方面,运用道德讲堂阵地,建立并推行“一心统筹、四社联动、七彩同辉”精神文明创建格局,即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基础,建立并有效运行社区在职党员+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的“四社联动”工作机制,统筹整合辖区内的七个志愿服务群体,逐步发展形成社区党委“一心”统筹,“四社”齐抓共管,“七彩”积极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格局,实现了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共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达50余次,民生服务500余次,受益居民达3000余人。
重民需,改善环境提高生活品位。
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就是要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环境,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龙门街道河西社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终把落脚点放在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结合各种节日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活动,如开展三月“妇女节”文艺演出、七月“党员文化月”、八月“邻里节”等活动,每年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达10余次。积极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环境的改变,提高居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扎实开展爱国主义卫生运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辖区无卫生死角、无私搭乱建,共解决居民出行难、饮水难等民生问题300余件,整治环境卫生上百次,清除垃圾30余吨,修建、粉刷厕所50余次。加大对社区弱势群体帮扶力度,组织志愿者深入网格内,在帮助孤寡、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解决生活难题的基础上,开展精神慰藉、保健指导、家政服务等。截至目前,共为50余户孤寡老人送去关爱,为30余名残疾人推荐了就业工作岗位,提供法律咨询98人次,社区每年开展职业技术培训8次,宣传残疾人维权知识6次,开展爱心助困志愿活动。针对辖区内困难群体的不同情况,在各种节日期间开展捐款捐物、结对帮扶和送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达800余次,帮扶困难家庭150户,发放助学金、生活补助、慰问金达6万余元,受益居民达千人。
随着文明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龙门街道河西社区也获得了累累荣誉,曾先后荣获2016-2018年省级精神文明单位、省科普示范社区、省充分就业社区、省优秀志愿者服务社区、省创建无邪教示范社区、省侨胞之家、延边州五星级党组织、延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延边州优秀消防宣传示范社区、延边州侨胞之家等荣誉称号,今年更是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今后,龙门街道河西社区党委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态度,努力学习,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完善,把社区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让居民群众更加满意,全面推进社区的平安、和谐、文明建设,让精神文明之花在基层结出累累硕果。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