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建丰 戴彬皓 报道)大象无形,研石有情。瓯海大罗山下,宋舍茶山居风雅不断。“梅桂同春”诗书画研艺术展刚刚圆满落下帷幕,一场策展理念独特、展示方式别致的展览——《文房眉寿》砚台文化艺术展精彩揭幕。艺术展开放时间:4月27日至5月16日。本次活动由温州市文化旅游局主办,瓯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局、温州市研语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瓯海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雅昌艺术网、《湖上》杂志社协办。
有形的砚台,展示的是无形的文化,其精湛的制砚艺术与博大的文化基因,是中国数千年文化发展的缩影。创作者在陈展方式上做了别出心裁的设计,展览采用各种几何体单元方仓式的表现手法,观众进展厅第一眼看不到展品,突出大象无形的策展主题,以具有视觉震撼效果的观展形式,营造穿越时光、对话古今的艺术效果,引发观众对形、器、道的哲学思考。同时使参观者过目不忘,从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敬畏之心,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据悉,此种展示方式为国内首创。
砚以载道:片刻感受千年,博大精深的砚台文化。砚台是历代文人士大夫心中的图腾,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烙印,中华文明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追溯砚台发展历史,从石器时代至今将近5千年时光,砚台见证了汉文字、汉文化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与传承,其自身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砚台拓片与诗书画的结合,这类高雅的艺术作品正逐步成为生活艺术化的新需求,上述作品正是陈胜武、吴才楼、戴云江三人合作的,也是上次“梅桂同春”展的代表作品之一。
情通古今:展示历代砚文化的传承发展。本次展览主要展出云江几十年的收藏与其宋法制作的砚台。展览分五个单元:一是砚迹:以实物完整地展示砚台的发展历史。二是砚痕:场景式还原宋代官方制砚遗址与出土实物标本以及云江多年对遗址标本的整理、绘图、复原、研究成果,其中《宋砚论稿》手稿系首次展出。三是砚林:展示历代经典的砚台造型。四是师古:展示云江以宋人制砚方法、宋代遗留砚石、以及复原的宋砚作品。五是砚赋:以砚台拓片为基础,现代文人墨客题跋与书画,以场景式布展方式,体现生活艺术化理念,以满足社会各界对高雅生活的新需求。
返璞归真:宋砚重点展示,体现宋式审美的别样意趣。文房四宝,纸以时计寿,笔以日记,墨以月计,唯砚永寿,甚至终身相许,文人雅士视砚为知己。因此,云江先生把此次展览主题拟为文房眉寿,寄托着他对中华传统的信心与期待。云江从事砚文化研究创作多年,主要致力于宋砚研究,制砚艺术则完全取法宋式。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的文化艺术,一方面对前代进行继承反思,另一方面也受到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追求趋于恬淡、简约、典雅与自然,体现了含蓄隽永、细腻雅致的美学意趣,正是大道至简的生动诠释。
一方砚台即可使用,也可以再创作,即将完成的《正觉图》即为云江创作作品。各级领导及温州文化艺术界的前辈与方家多次莅临研语茶山居指导,并对研语轩砚台藏品和云江的作品、研究成果及空间设计都予以肯定。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