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通过作风建设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中国报道讯(马婧报道)5月29日,星期六。吉林省蛟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高军带领蛟河市13个涉农乡镇街的主要负责人依次前往这13个乡镇,检查“七边”治理情况。当天检查村屯13个,发现问题点位55个。
自“七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每周六周日,由蛟河市委办、政府办、农业农村局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带领13个涉农乡镇街的主要负责人前往各村屯进行督查。在每一个乡(镇、街),现场抽签一个本乡(镇、街)的村屯作为当天的检查对象,每天都会有13个涉农乡镇街的13个村屯接受抽检。
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被制成汇总表格、拍成照片记录下来,以备下一周回访时检查整改情况。高军说:“我们就是要把工作做实做细。”
一直以来,蛟河市始终加强作风建设不动摇,坚持培树“严新细实”优良作风,他们创新提出“四抓四促”工作法,并以“四抓四促”为统领,把作风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的实际措施和工作实效。
抓从严治党促“两个维护”落地见效
“严”,就是要严格纪律、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凡事都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工作不走样、不走形、不出偏差。
蛟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耀先说,作风建设贵在坚持,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去年年初以来,蛟河市创新落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形成了典型经验,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他们成立主责办和督责办。主责办负责梳理并完善市、乡、村三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事项,制定了各级党组织工作事项清单;督责办在蛟河市纪委监委领导下,承接和统筹主体责任事项的监督和检查工作,促进主体责任的落实。
前不久,他们针对新任村“两委”班子,围绕“五好一满意”党支部创建,组织开展了以集中亮相、讲初心党课、办民生实事等为主要内容的“八个一”主题活动,激励他们履行好抓党建、兴产业、强治理、惠民生“四项职责”。他们深入落实城市基层党建“1+8”吉林行动,成立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实施75个“书记一号工程”项目,全面启动简政放权、物业治理、民生服务等5个三年专项治理计划。他们着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链条,加强驻村干部管理,坚决防止发生返贫问题,全市扶贫工作受到充分肯定,蛟河市扶贫办公室更是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4 月,他们举办了中青年干部能力提升班,通过理论知识学习、现场教学、典型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年轻干部政治历练,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他们还针对乡镇街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产业链、小班额培训,开展党务干部“五个一”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其精准落实的能力。
抓人居环境整治促乡村振兴
为促进乡村振兴,蛟河市敢于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实践,创造性打开工作新局面,处处体现着“新”的优良作风。
去年,蛟河市河道清淤整治工作受到吉林市的肯定,其“花小钱办大事”的创新举措更是在其他各县(市)区推广使用。在工程实施方面,蛟河市一改惯用的招投标委托施工方式,采用由城管局组织实施城区河道清淤工程、各乡镇街负责本辖区内河道清淤,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在资金筹措上,蛟河市对清淤产生的砂石,创造性地采取公开拍卖的形式,拍卖所得款项上缴国库统一使用。一般通过招投标清理河道240公里需投入1200万元,而该市实际仅花费480万元,算上拍卖砂石上缴国库的资金,还有一定结余,起到了花小钱、甚至不花钱就能办大事的效果。
蛟河市促进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还有发展肉牛养殖的新作法。他们按照“小规模、大群体,整村推进、分户饲养”的发展思路,推行“自繁自育”的养殖模式。截至目前,蛟河市累计为2654户发放肉牛养殖免息贷款1.06亿元,新增基础母牛5122余头,购牛率96.5%。今年,他们又在探索建立“2+2+2”适度规模肉牛养殖体系,计划通过“引龙头、建合作社”两种方式,打造“百头牛场、万头规模”肉牛产能增长区。
抓和谐稳定促乡风文明
不仅在促乡村振兴上,蛟河市在促乡风文明方面也发扬着“新”这一优良作风。蛟河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张名片——“六六议事堂”,是2019年该市探索推出的百姓说事议事平台机制,就是“新”作风的产物。
六六议事堂”就是将每月的6日、16日、26日,定为“百姓议事接待日”,通过“干部事前问事”“居民实情说事”“集中协商议事”“及时跟踪办事”“定期参事评事”“回访督促查事”等六个环节,在议事堂与村民交心谈心、调处矛盾,就地解决心中烦心事、闹心事和堵心事。
“新”是攻坚克难,“细”是精益求精,“实”是持之以恒。截至目前,蛟河已在全市169个村、社区建立了该平台,化解矛盾纠纷2000余件。他们在日常实践中,不断践行着“细”和“实”的作风。如今,“六六议事堂”已成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一张王牌,其作用成效显著,不仅为群众提供了方便,更是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抓惠民政策落实促群众满意度提升
将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的“细”作风,脚踏实地、一锤接着一锤敲的“实”作风,在蛟河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中更是处处得见。
今年春天,蛟河市白石山镇、庆岭镇各有一户脱贫户家中着火,乡镇干部及时发现,上报蛟河市住建局,将其列入危房改造计划,防止了贫困户因此意外事故返贫现象的发生。
蛟河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赵海峰说,蛟河市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4099户脱贫户、176户已消除风险的脱贫监测户、295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户,开展定期排查、动态管理,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此外,蛟河市要求为群众办实事要主动谋划,要走心过脑、力戒形式主义,要避免将一般性志愿服务活动列入办实事清单,同时推出“马上办”工作模式,凡是能够马上办的事情,一律“马上办”,解决群众“急难悉盼”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今年,经过严格梳理,他们制定为群众办实事72项,目前已完成18项,全市各部门单位上报制定792项,已经完成304项。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好的作风,是干事创业的保障,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蛟河市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在今年开展的“作风建设年”中,蛟河将进一步推动全市党员干部作风有一个大转变、大改观、大提升,为实现新时代蛟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作风保证。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