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流量拜物”下的流量明星该翻篇了

发布时间:2021-09-01 13:31:39 推广 来源:法制网

德不配位的流量明星现象何时休

专家表示 “流量拜物”下的流量明星该翻篇了

一段时间以来,“明星+流量+饭圈”这一模式让演艺圈乱象频生。在资本助推和“流量光环”影响下,少数明星艺人失德失范甚至违法犯罪,严重破坏演艺圈生态,败坏社会风气。

近日,国家多部门对演艺圈乱象开展重拳整治,通过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严管明星经纪公司、严禁呈现互撕信息等措施,对“唯流量论”釜底抽薪,将演艺圈治理推向制度化、常态化。

“法治经纬”版开设“依法整治演艺圈乱象”专栏,揭示演艺圈流量明星模式及其收割粉丝、造假诈骗等“流量光环”背后的真相,探讨明星艺人守住道德和法律底线的演艺生态机制建设性问题。敬请关注。

今年以来,多位流量明星跌落“神坛”,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的谈资。人们在批判流量明星德不配位的同时,也不禁发问:是谁造就了这些流量明星?

一些资本、平台、商家等依赖“算法”评判市场,根据流量决定合作方,工厂流水线一般打造了一批才不配位甚至德不配位的流量明星,在对流量经济的盲目推崇中形成“流量拜物教”,对年轻人价值观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

专家们表示,治理流量明星乱象应当各方协作合力整治,特别是要斩断资本的黑手。“流量拜物教”下的流量明星该翻篇了。

流量,本身没有褒贬之意。最初,流量明星主要指一些人气旺盛、粉丝众多、号召力强的明星;但随着一批无才艺无作品,靠脸蛋身材甚至话题出道的明星火了起来,特别是德不配位的流量明星接连出事后,流量明星逐渐成为人们眼中的贬义词。

是什么造成演艺圈一度唯流量论?

上海恒衍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艳辉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流量明星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逐利的本质决定了流量明星受到资本的青睐。

这一观点也得到多位专家认同。专家们指出,唯流量论的观点之所以甚嚣尘上,是资本逐利的背景下,“粉丝经济”带来的产物。在“流量=价值”的观念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商业主体去追求更高效率的资本转化,而流量明星的粉丝多为年轻人,容易被引导,为明星买单。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说,在流量裹挟之下,为吸引眼球,获取流量和商业利益,一些流量明星及背后的资本无所不用其极,在相关规范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往往容易突破底线、违规违法,比如组织、动员粉丝刷数据,使用营销号进行口碑营销、控评,甚至制造谣言抹黑竞争对手等。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流量明星的流量,很多都是“饭圈”(粉丝圈子)刷出来的,甚至是在“黑红也是红”的错误理念下通过炒作话题炒出来的,这样的流量本身就带着问题。

在受访者看来,很多流量明星不过是资本手里的赚钱工具,“饭圈”也往往是被资本牵着鼻子走。因此,朱巍和郑宁都认为,要想从根源上消除流量明星乱象,最重要的还是要斩断资本的黑手,相关平台本身也应负起责任,还演艺圈一个清朗的文化环境。

实际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即使没有流量明星参演,也能产出大量吸引人的优秀作品,比如《觉醒时代》等。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这是受访者共同的心声。(张守坤 陈磊)

责任编辑:马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