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王永范 通讯员 曹国玲)自脱贫攻坚以来,吉林省安图县按照决策部署,紧盯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决胜全面小康目标,以苦干实干、争先进位精神,全力以赴推进工作落实。
坚守责任担当,强化组织引领
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建立县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组织领导机构,逐级落实责任制。将扶贫工作列为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委会固定议题,月汇报季听取,已累计召开各类会议80余次。构建“3+1+9”协同工作机制,即1名县委副书记、1名组织部部长、1名政府副县长和1名政协副主席、9名县级第一书记的协同工作机制,落实“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和“不脱贫不脱钩”制度。已经形成覆盖全县180个行政村的脱贫攻坚宣传体系、政策体系、责任体系、投入体系、督导体系。
紧盯精准识别,夯实基础工作
把精准识别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前置关口,坚持问题导向,全力夯实基础工作。加强识别核查,组织开展6轮核查核对,采取“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评议”五步工作法,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工作。立行立改问题,照单全收中央巡视组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和省州整改意见,对精准识别工作进行再查摆、再安排、再部署,现已全部整改到位并实行销号管理,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提质基础工作,成立脱贫攻坚巡察领导小组,对全县脱贫攻坚基础资料进行全面巡察,对信息采集表进行统一要求,对扶贫手册进行重新填写;组织开展专题培训2期800余人次,统一制作下发明白卡、连心袋、政策百问和应知应会手册,进一步夯实精准识别基础。
抓实项目建设,打牢脱贫根基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机制,强力推进,确保落地见效。精准项目安排,对标脱贫退出标准,统筹谋划布局,成立产业项目论证工作组,对脱贫攻坚产业项目进行逐个论证,保障项目谋划精准度和项目实施实施可操作性。强化资金筹措,投资2750万元注入项目资本金,撬动国开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亿元;投入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撬动安图农商行贷款1亿元,解决贫困人口融资难题。设立扶贫基金,将食用菌棒厂、《长白山阿里郎》舞台剧部分收益注入基金,拓宽筹资渠道。加快项目建设推进,组建专项工作督查组,对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实施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程。
挖掘政策红利,发挥综合效益
依托国家和省州各项政策支持,全面抓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提高政策的实效性。生态扶贫方面,选聘355名贫困人口担任护林员,人均年增收6000元;投资4037万元,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14个,已建设完成8个,惠及贫困人口1446名。教育扶贫方面,对贫困学生义务教育段校车、营养餐、住宿费用及普通高中段学杂费进行全额补助,对中等职业教育段每人每年减免2000元学费并给予补助和奖学金支持,对新入学贫困大学生实行路途补助、助学贷款等政策。医疗扶贫方面,连续两年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县内报销比例达到85%,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社保扶贫方面,严格落实低保线与贫困线“两线合一”政策,将农村低保标准由2015年的每人每年2900元提高至今年每人每年3600元;推动贫困人口“新农保”全覆盖,已参保人员占55.4%,未参保人员通过扶贫项目收益扣除代缴方式予以解决。其他扶贫方面,投资212万元,救助农村困难群众1206户、2065人;建设9个乡镇残疾人康复站及相关配套设施,并为持证残疾人减免用水、就医等费用。
搭建工作平台,助推合力攻坚
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成立驻村干部党委,下设9个驻村干部党总支,通过搭建服务、管理、协调、考评综合平台,对全县146个省州县帮扶单位下派的180个驻村工作队、80名第一书记进行管理,推动形成合力攻坚的工作局面。坚持问题导向,发挥群众诉求中心平台优势,积极推动工作职能向服务脱贫攻坚介入,做好政策宣传、民意反映、矛盾化解等工作。强化东西部合作,积极对接浙江宁波奉化区、宁海县,已初步构建形成“沟通交流、产业合作、人才干部交流培训”三个机制,并计划投资450万元实施温室大棚和乡村旅游采摘项目建设,现已完成可研编制。(稿源:安图县政府办)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