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经济

山区乡村蝶变 海兰江畔桑黄绽放

发布时间:2021-10-09 14:38:4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杨波 报道)黄金地带孕育“森林黄金”。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原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地区,地理位置偏僻,缺乏优势产业,主要靠传统农业为生,全市森林覆盖率达93%,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桑黄等中药材生长。和龙市八家子“桑黄小镇”位于和龙市八家子镇南沟村,风景如画的海兰江中游,一望无垠的平岗平原上段,区位优势较好,环境无污染,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生物资源富足多样,这里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独特的冷凉气候优势、山区丰富的林业资源,具有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桑黄繁育生长的黄金地带。桑黄,又称“森林黄金”,在抗癌方面,是国际公认的生物领域药用真菌,用于应对癌症术后转移与复发,还可以防治肝脏疾病,调节血脂血糖,对治疗关节炎、湿疹、痛风等疾病也有良好疗效,市场前景非常好。

和龙市结合八家子镇特色资源、产业基础和建设条件,运筹帷幄、认真谋划,最终确定了打造“中国桑黄康养第一镇”的总基调,使桑黄产业成为和龙的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走出了一条以桑黄为支柱的扶贫产业发展之路。

“有形之手”打出“组合重拳”。自桑黄产业被列为和龙市主导产业以来,全市一项项扶持产业发展政策频频出台,“有形之手”不时地挥动拳头,打出一套套“组合重拳”。

和龙市经过多方调查、深挖研究,留意到桑黄产业项目效益可观、市场前景广阔。然而真正开始实施时却困难重重,虽然项目优良,但一方面缺乏专业技术,一方面又缺少资金。可是和龙市的各级领导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正当多方面求助没有结果的时候,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的帮助,他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认定当地非常适宜种植桑黄,李玉院士带领他的团队无数次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技术,菌种生产车间、标本馆、菌种库、基因库等区域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技术解决了,资金还仍然是难题,直至与东西部开展协作帮扶后,在宁波市鄞州区的帮扶下,最终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建项目立项,建成了桑黄基地。

从2018年的2栋大棚到2019年120栋大棚拔地而起,再到如今245栋大棚里栽培的106.8万段桑黄段,收益可达到0.65亿元。被誉为“森林黄金”的桑黄帮村民致富,在“企业+基地+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下,远销重庆、上海、广州等地的桑黄,带动了全镇1300余人增收。同时,也被吉林省政府评选为“和龙市八家子镇桑黄色小镇”,为脱贫摘帽提供坚实支撑。从高空俯瞰南沟村种植基地,黑色的大棚整整齐齐、密密匝匝,场面甚为壮观。大棚内,金黄色的桑黄正在结伞、长大,整个大棚里一片金黄,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龙头企业带出产业集群。和龙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作为桑黄产业的龙头,兴林科技公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桑黄精深加工业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拉长了产业链条,拓展了销售市场,为桑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生产的桑黄酒、桑黄灵芝精华粉、桑黄灵芝精等产品功效显著,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相较于其他种养殖产业,桑黄具有占地少、产值高、收益可观等优势,农户参与积极性较高。在兴林科技公司的带动下,和龙市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契机,创建了福洞镇桑黄种植基地等4个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从事桑黄加工,为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提供了保障。在和龙市8个镇中,已有6个镇从事桑黄种植加工,其中八家子镇南沟村现有大棚245栋,桑黄106.8万段。位于龙城镇、西城镇和福洞镇的桑黄袋加工车间,年生产能力可达150万袋。在柞木、枝丫等生产原材料方面,由林业部门统一采购、分配、运送,确保了原材料供应高效稳定、质量达标。

与此同时,和龙市加大投入力度,深化与省森工集团下属各林业局合作,扩大桑黄产业规模,力争将桑黄产业发展到万栋菌棚3000万袋规模,打造全球规模最大、体系最全、技术最优的桑黄种植加工基地。

勇攀高地打造“和龙名片”。为引导桑黄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和龙市定期召开桑黄产业推进会、现场会、座谈会等专题会议,总结部署工作,交流典型经验,落实目标任务,着力解决质量效益、标准化生产、菌种管理等关系到桑黄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与此同时,2021年吉林省桑黄产业大会在和龙召开,进一步提升和龙桑黄的品牌力和知名度。

和龙市围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大做文章,通过基地建设,“中国桑黄小镇”逐渐有了认可度和知名度。有了品牌和名气,和龙人并没有停止追求的脚步,那就是攀爬桑黄产业文化高地,赋予桑黄更多的文化内涵,在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各个环节融入和龙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继续建设完善桑黄研究院、桑黄文化旅游区,努力建设一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桑黄产业联合体,让桑黄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推动商品品牌向文化名片“质”的跨越。

产业带动激发内生动力。八家子镇桑黄种植项目由和龙市八家子镇镇级扶贫公司与延边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提供技术支持,延边农科院现场提供技术指导,实行以6个行政村为成员,打造“企业+村集体+贫困户”的镇统筹村经营的特色产业经营模式。以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桑黄栽培专业户为抓手,带动贫困群众受益,扩宽致富渠道。通过向贫困户流转租赁土地、参与运营就业、利润统筹分配三种方式带动八家子镇建档立卡脱贫户771户1368人。2019年被延边州人社局评为州级“扶贫车间”,吸纳解决就业150多人,其中脱贫人口52人,年人均增收达3000余元,切实增强了脱贫户自身造血能力,做到扶贫与扶智扶志并行,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提质增效。

科学发展引领业界先锋。经过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和龙桑黄产业规模和产品研发能力在业界处于领先水平,全市建设食药用菌菌种繁育中心195亩,林特产品加工基地105亩,药用菌栽培及林下中药材绿色产业基地5000亩。拥有“桑黄研究院”,科研人员1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主导的食药用菌科学体系团队、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等科研院所为企业研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承担着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桑黄产业绿色试验任务。

和龙桑黄多次获得国家农业部、工商管理总局和国家质监局的肯定,赢得专家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龙市以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省级现代中药材产业园为平台,高位规划、一体推进,以八家子镇为中心,建设省级桑黄特色产业小镇。依托延边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熟的食用菌品种研发能力,充分利用农林剩余物及副资源,打响了“黄之皇”等企业品牌,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桑黄产业链。在和龙、汪清等地投资成立吉林桑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子公司和2个专业合作社,分别从事研发、生产、栽培、加工、销售等具体业务,形成了以兴林科技公司为主导,其他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有力发展前景未来可期。2021年,桑黄预计总产值约在1亿元左右。在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可延伸桑黄产业链,精深加工桑黄制药、保健、食品、美容等系列产品,增加桑黄产品附加值。和龙市已确定桑黄产业研发基地的“一核”,智慧康养中心和桑黄文化旅游中心、桑黄繁育栽培区的“两心”,桑黄繁育栽培区、加工商贸区、功能外缓冲区的“三区”项目建设布局,将按照“科技引领,多元业态,示范带动”的发展要求,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生产药食同源、科技示范、观光旅游主业,建成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运作市场化现代农业样板,打造成为生态农业、加工农业、休闲农业、效益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打造具有全省标杆和引领作用的桑黄产业种植园区,形成“来之可看、看之可用、用之有效、效有所依、依之所养”的健康模式的产业集群。我们将着力把和龙市八家子“桑黄小镇”打造成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桑黄种植基地,打造成“中国桑黄康养第一镇”。

责任编辑:马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