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这些“反诈App”,关键时刻或能帮上你

发布时间:2021-10-13 13:38:01 推广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张思琦不在家时,他妈帮他收了一个快递:到付,138元。妈妈毫不犹豫替儿子付了钱。

张思琦到家拆开快递才发现,里面是一件自己从没下过单的破背心,意识到被骗了。他先后找快递公司和电商平台投诉,二者互相推诿,说无权透露或找不到发件人信息,继而干脆拒接电话。

一筹莫展时,张思琦突然想到了反诈App。点开举报,没想到很快就收到快递公司和电商平台接连打来的道歉电话,表示对方收款账户已冻结,并退回了他被骗的138元。

张思琦把自己用反诈App举报成功的经历,写在了他经常逛的游戏论坛上,后又被网友截屏发到微博上并广泛转发。很多网友跟帖说:“这就下载反诈App!”

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的App“国家反诈中心”,于今年初春在各大应用商店上线。此前,由北京市公安局开发的App“全民反诈”,去年7月就已正式投入使用。几款反诈App,只是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反诈预警的最新手段之一。在反诈App的背后,还有一个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综合预警系统支撑,用最快速度准确找到潜在受骗群众,保卫民众财产安全。

到底管不管用?

张思琦遇到的是一种常见的“盲售快递”诈骗: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快递信息后,用货到付款的方式,寄来如数据线、指甲剪、劣质衣服等廉价品。签收时,有的人记不清自己到底买没买,有的人则由不知情的家人代收——总之是付了钱,打开快递后发现受骗。

此前,由于单笔金额并不高,不少人懒得折腾,或者投诉无门,只好不了了之,因此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现在使用反诈App的举报功能,足不出户就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举报。涉诈电话、短信,都可以直接从通讯录当中调取。如果手机上有涉诈网页的截图、录屏,或者通话录音,也可以一键上传。

诈骗分子的手段,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在“推陈出新”。在不少人印象中,电信诈骗还是主要靠打电话、发短信、点网页。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十支队副支队长赵炜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这几年,以加微信或QQ好友,自称是老领导、老同事,先和你套近乎,然后向你借钱,即所谓“冒充熟人”诈骗;或者以谈恋爱为名,撺掇你投资或赌博获利,即所谓“杀猪盘”,成功率更高、金额更大。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诈骗和手机绑定得更紧密了,安装在手机上的反诈App便应运而生。在反诈App当中,多有身份验证的功能。比如,你不确定那个在QQ上已经跟你浓情蜜意聊了很久的“小妹”,是真的爱上了你,还是等着把你“养肥宰掉”的抠脚大汉,就可以点击“全民反诈App”上的“身份验真”。

“身份验真”要求对方进行人脸识别,以便核实身份。对方是男是女,在这个环节一目了然。为了保护用户安全,发起方仅知道对方是否通过了验真,并不知道对方的具体身份信息。只有案发后,公安机关可以调取相关数据进行核查。如果对方在身份验证请求有效时限的3小时内都没有完成,那其身份和目的就值得你好好掂量一下了。

怎么做到又快又准?

数据库中包括已被公安机关明确认定为诈骗的电话、短信、App、网址、社交账号等,也包括一些通过群众主动举报,疑似涉诈的数据。一旦有哪个人的手机接触到数据库中的诈骗源,比如你接到了诈骗电话,或者点进了诈骗网页,公安机关在后台发现会迅速联系你,发出预警信息。

以前,民警会用工作电话打给可能受骗的群众,提醒他们刚才接触到了涉诈内容。但是,由于常见的诈骗方式之一就是冒充公检法,很多群众接到陌生电话,听到对方自称是警察,马上回嘴:“你说刚才那通电话是诈骗?我看你才是诈骗!”旋即挂断。还有更谨慎的人,只要是陌生电话就不接,民警想发出预警都没有机会。

考虑到群众确实难以分辨,自2019年11月起,反诈专用号码面向全国投入使用。各地公安机关统一使用96110作为呼出号码,拨打电话提醒相关群众已接触到了诈骗信息,要保持警惕。由于号码中有110这个极具公安辨识度的数字,赵炜告诉记者,反诈预警电话的首次接通率和劝阻成功率都提高了三四成。

反诈App在注册时,都鼓励用户尽可能完善个人信息,填写详细的地址信息和紧急联系人。这样公安机关一旦发现你存在潜在受骗风险,可以迅速联系到你所在街道的派出所民警,在必要时上门劝阻;或者联系你的紧急联系人。比如针对一些容易受骗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民警会联系其子女、父母,与对方共同劝阻老人、孩子。

今年4月,北京市公安局就通过类似方式,为市民曾女士截住了高达3000万元的损失。北京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在工作中发现一条网络投资诈骗线索,受骗者来自东城区。他们迅速联络东城公安分局协助劝阻,遗憾没能第一时间联系到受骗者曾女士本人,但是获知了曾母的地址,于是上门说明情况。

在曾母的配合下,民警发现:原来曾女士当时远在加拿大,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位陌生人,正准备出售房产筹款3000万元,参与对方忽悠的网络投资。在民警的反复劝阻下,曾女士终于意识到被骗,避免了巨额损失。

赵炜表示,“全民反诈”研发初期最主要的功能并不是预警,而是集中向用户宣讲反诈知识。现在反诈App中最主要的内容,仍是各地典型电信诈骗案例故事。其中有视频短剧,也有骗子打电话时的实况录音,目的就是让更多群众能够明辨:什么样的情况,肯定是诈骗,千万别上当。

“反诈并不是一款App就能实现的,也不是公安机关独自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全社会很多机构的共同参与配合。”赵炜说,“因为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受骗情况五花八门,作为个人确实应积极了解反诈知识,提升自己的防范意识,就像中医‘治未病’,西医‘打疫苗’。”(尹平平 鲁畅)

责任编辑:公安消防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