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艺苑

忆明华

发布时间:2021-10-16 13:14:3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李鹏飞)明华是我的高中同学,高中毕业后,我们于1984年共同考入吉林省林业技术学校。他被分到土建班,我被分到营林班。1986年参加工作,他被分配到黄泥河林业局森铁处工作。他在职考入了延边州警察学校,后调到了延边州劳教所工作。大概在1995年,又调到了延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先后在河南、河北中队及事故科工作。明华工作勤奋,热爱学习,善于钻研业务,不论在哪个岗位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尤其是在交警队工作期间,因工作业绩突出,多次被授予先进荣誉称号。

我和明华没在一起工作过,对他的工作了解不多,但是作为同学和多年的朋友,对他的善良、热情、乐于助人、对朋友坦诚相待的为人和值得信任、值得相交的人品,还是颇为了解和感受深刻的。

明华离开我们快一年了。前几天,远在广西的朋友徐典波还在微信中泣不成声地和我诉说,想念好朋友明华。明华的微信他还保留着,在微信中,他还发来了明华微信页面的截图。并在微信中写道“微信这页始终保留着呢!愿他在那个世界幸福!”我也和典波一样,明华的微信页面一直没有删除。去年10月4日和他在微信中最后交流的页面内容也都一直保留着。

由于明华为人热情坦诚,好多朋友都十分怀念他。相聚在一起时,还时常提起和他生前在一起时的情形,都非常认可和称赞他的人品。

可能是因为性格相近的原因,我俩在高中时就成为了好朋友。上高中时,明华家居住在黄泥河镇两公里五居民区。我是山里出生长大的孩子,家在距黄泥河镇百公里外的团山子林场。再往山里走15公里,就是现在知名的敦化市黄泥河老白山景区所在的团北林场,我就是在这个林场出生的。六岁时,因父亲工作调动,全家搬到了团山子林场,在那里上的小学和初中。上高中时,在黄泥河林业局高级中学住宿。那时生活艰苦,学校食堂基本上每天都是玉米碴子饭,一分钱一两,白菜汤五分钱,一顿饭四两碴子一个汤九分钱。半个月能做一次大米饭或是馒头,还得用细粮票。那时明华非常关心我,经常下午放学后领着我和同学一起走2.5公里的路程,去他家吃晚饭。虽然吃的也是粗茶淡饭,但是比起学校食堂却要好多了,跟回家一样,找到了家的感觉和温暖。

那时,他家住的是林业局统一盖的平房,临街第一排。在院子里临街的边上,自己家又盖了一个房子,我们叫下屋。有时晚上在他家吃完饭就住在他家的下屋。第二天早上再一起走上2.5公里路去学校上学。那时住宿的学生能上当地学生家吃一顿饭,别提是多么幸福的事了。而我却经常到明华家吃饭,那真是太幸福了,好多同学都羡慕极了。那时我们住宿的学生,一个月家里能捎点咸菜来都是很奢望的事了。明华家兄弟姐妹多,男孩他排老四,下边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当时三哥还没结婚,明华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对我也非常好,把我当作自己家人一样。我和明华同岁,生日比他大,他是七月一日的生日。当时明华的弟弟妹妹都把我叫三点五哥。

虽然是同学,明华也把我当作自己的亲兄弟一样,有什么事和心里话也都愿意和我说。等到放假时,他也和我们家住林场的学生一样,6时50分在林业局小火车站买一元两角的火车票,坐一上午森林小火车,到我家去看望我的父母。明华很懂事,很有礼貌,到我家总帮着干这干那,我的父母和弟弟妹妹也都很喜欢她,把她当作自己的孩子和哥哥一样。记得有一年秋天,正赶上红松果丰收,他还和我们一起上山去捡松塔。早上去,中午带饭在山上吃,晚上回来背着满满的一麻袋松塔,从山上走到家也得接近两个小时,到家时已经天黑了。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一看到自己丰硕成果,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林业技术学校毕业后,我分配到了林场,明华考入延边警校,我们联系和见面的机会少了,但是他始终把我当作自己的亲哥们一样。那时,他的父母还居住在黄泥河,每次回来都和我联系。他在延边州劳教所工作期间,还领着他的同事也是好朋友王延军一起回黄泥河。那时我已经从黄泥河森林公安局林场中心派出所调回到了公安局机关政治处工作。明华的父母家也从平房搬到了楼房居住,我们一起在明华的父母家吃饭,明华的父母对待明华的朋友都像自己家人一样热情,自从那次和延军认识了以后,延军也成了我的好朋友,他现在调到了长春监狱工作。今年夏天去长春,我们还在一起聚过,同时又免不了谈起了明华。

1999年初,我因工作需要,调到了延边森林公安局工作。刚到延吉时,我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在单位值班室住,第二年才将家搬到延吉。不论是我一个人在延吉工作,还是将家搬到延吉后,在生活上都得到了明华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尤其是我一个人在延吉工作时,晚上下班后,他经常带着我和他的朋友一起吃饭,把我介绍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分别在不同的单位和岗位工作,也都是一些正能量的人。现在我在延吉的很多朋友都是通过明华介绍的。他的朋友,现在也成了我的好朋友,在工作和生活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后来,明华患上了糖尿病,血糖指标越来越严重。刚开始吃降糖药,后来打胰岛素,但仍坚持每天上班。大概在2015年,身体愈发严重,已经不能正常上班了。只得在延边医院血液透析,一、三、五每周三次。那期间,明华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朋友公哥给了他太多无私的照顾,每天陪着他,护送他到延边医院透析。那时我已经从珲春调到了天桥岭林业局工作。有时到延吉,也时常去看望他,虽然病情很严重,但是看到我的到来,他还是显得那么精神十足和高兴,还是那么的热情和幽默,还时不时的和我开玩笑。其实他那时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尤其是赶上他透析时,我就中午快结束时去延边医院透析室去接他。后来公哥去了韩国,等他透析结束了,我就搀扶着他下楼。当时他的视力也受到了影响,看不清台阶。尤其是周一透析后,体重大概得减少十斤,身体很虚弱。陪着他一起吃饭时,他还是有说有笑,一起谈论着过去的事情。他是那么渴望还能像过去一样,和同事们一起正常上班,和朋友们一起相互欢聚。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他对健康的向往,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战胜病魔的坚毅与顽强。

2020年国庆节前夕,得知远在深圳的朋友金勋要回延边,明华提前半个月就在微信中联系我们共同的朋友,要在国庆节一起聚聚,并且定好了山庄。10月3日中午,我和爱人从珲春坐高铁赶到了延吉高速北出口附近的山庄。明华的哥哥姐夫们已经提前在山庄等候。接近12时,金勋、王延军、公竹松、金光哲、王晓龙、张殿臣、杨俊桐、闫立宏陆续赶来了。中午山庄准备了广西巴马香猪、北京油鸡等一大桌特色农家菜。金勋还从广州深圳特意发回来了两箱梦之蓝白酒。家人和新老朋友难得聚在一起,尤其是我们这些朋友,基本上都是通过明华认识的,经过多年相处,大家彼此也都成了好朋友。明华的三位哥哥和两位姐夫也都把我们当作自己的亲兄弟一样,感谢大家对明华的关心与照顾。大家一起畅谈着过去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明华也非常开心高兴,还幽默地和大家开着玩笑,大家都喝了不少酒。张殿臣大哥看我喝了不少酒,安排了宾馆。我和我爱人第二天一早踏上了去敦化的高铁。

10月6日下午,得知远在海南的小学同学苗增国和在长春的高中同学邢德志回延边,我又从老家黄泥河赶到敦化,坐高铁到延吉看望我的两位同学。到达延吉时已是18时多,两位同学已经在饭店等候着我。由于当晚没有回去的车次,第二天早上我坐上了第一趟去敦化的高铁返程。还没有到敦化站,就接到了朋友金勋的电话,说明华走了。听了电话,当时一下子懵了,简直不敢相信,心里始终在疑问,前几天还在一起吃饭,还有说有笑,怎么一下子就走了呢?下了高铁,本来想直接买再去延吉的高铁票。可是一想,敦化也有一些明华的朋友同学,就给明华小时也在两公里五居民区附近居住的同学于胜全打电话,他也和一些同学一起准备开车去延吉。这样,我坐当时林技校土建班班长杨延杰的车,于胜全也开了一台车。高延清、黄延山、张务斌、唐艳华、詹其云我们一起中午就赶到了延吉。并且住在了延吉,直到把明华安葬到延吉景都陵园结束,这些同学才返回了敦化。对明华的离去,从广东赶回延边的金勋感受最深。他说这次回来跟做梦一样,明华好像都计算好了一样。订的返程机票是10 月9日,8日送走了明华,他也该返程了。没有因为送明华而改签机票。就像明华生前处处为朋友着想,不愿意给朋友添麻烦一样。

明华离开我们的日子里非常想念他,就感觉到他还没走一样。九月初的一个周末,回黄泥河参加一个同学家孩子的婚礼。第二天,我又去了当年的黄泥河林业局高中。这时的校园已经变成了敦化市黄泥河镇小学,所有的教学楼都是新建的。有一个两层宿舍楼还在,也变成了活动室。门卫老师得知我40年前在此上过高中,要进校园看看。给我测了体温后,便开门让我进了校园,并说平时上学是不让外人进的,今天是周末,可以在大门口照几张照片。我赶紧照了几张照片,门卫老师还说,明年学校要改造,二楼活动室也要扒掉重新建,那时你再来,就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了。

从高中校园出来,我又走了2.5公里路程,来到了二公里五居民区。虽然有些房子还在,但也不是原来的模样了。明华家当时住的林业局统一盖的平房还在,但是当时的下屋已经没有了。问了附近几家邻居,也都是后搬来的,直到问了远处一个修车店的主人,他领着我找到了当时明华家的房子。拍了几张照片,是为了留住过去的回忆,也是为了缅怀明华。在心里默默地说,明华,我又找到了青春年少时家里住过的老房子,又找回了我们一起上学时的时光。可是一想到明华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再也不能一起回黄泥河老家去看曾经的校园和住过的老房子了,心里不免充满了悲伤和惆怅。

明华去世后,明华的儿子恒恒打电话跟我说:“鹏飞大爷,虽然我爸爸走了,但是这份感情我们不能失去,以后一定要多联系。”明华的妻子小丹也打来电话,感谢我们这些同学朋友对明华的关心,也一再告诉我,不管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一定要告诉她,不能因为明华的离去而失去这份感情。

后来,明华的儿子恒恒也到了东莞发展。得到了朋友金勋的关心和照顾,现在金勋朋友的公司上班,租的房子还在金勋家的楼上。金勋也把恒恒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的生活,支持他的工作,指导他的成长。

今年9月28日,是明华去世一周年农历的祭日。明华的儿子恒恒领着女朋友和金勋专程从广州乘坐飞机提前赶回来。我一直和他们联系,7时多,就从珲春出发,赶到了延吉市景都陵园路口,等他们的到来。恒恒、金勋、明华的朋友俊桐、公哥和哥哥嫂子、姐姐姐夫都陆续赶来。墓碑前,我们为明华献上了花环,敬上了香,点上了烟,倒上了酒,摆上了水果和馒头。明华的大哥说出了我们的心声:“虽然明华离开我们一年了,我们没有忘记他,却深深地怀念他,愿他在那个世界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没有烦恼,一切安好。保佑家人和朋友健康平安。”

我们在焚烧处,为明华焚烧了包包纸钱。跳动的火苗犹如我们跳动的心,迸发出了一年来对明华的缅怀。缥缈的轻烟,犹如条条漂移的光纤,传去了我们对明华的思念。坐在返程的车上,我还沉寂在墓碑前思绪的感慨中。真是人生无常,转瞬天各一方。同时也在心里默默地说,明华,你在天堂可以放心了,家人都好,朋友都好,一切都好。你所放心不下和遗憾的恒恒也找到了自己心怡的女朋友。估计在明年春暖花开的时节,他们可能就会走入百年好合的婚礼殿堂。那时你在天堂,一定会开心高兴,为他们祝福的。

想到此刻,自己的思绪不免有了些许释然。故人已去,音容犹在,深情似海,无尽缅怀。

真情永在!

责任编辑:马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