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王晓彤 报道)2021年,吉林省延吉市社会救助事业中心和延吉市残疾人联合会重点关注因病、因残致贫群众,尤其是0至6岁听力、肢体、智力和孤独症的障碍儿童,通过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率、发放儿童康复训练补助等方式,加大社会救助力度。
发放补贴,减轻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经济负担。在延边语言障碍训练中心,一群活泼可爱的儿童正在教室里进行着语言和社交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自理、情绪和行为等康复训练,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这里大部分儿童都享受到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这项救助不仅给这些家庭带来了康复的希望,更极大程度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据延吉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崔文虎介绍,2021年,“为5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是由政府主导,市残联具体实施,主要内容是为具有延吉市户籍、0-6岁有康复需求的听力、肢体、智力和孤独症障碍的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及手术类的救助补贴。经过一年的运行,救助切实减轻了受助儿童的家庭经济负担,减轻了儿童的障碍程度。
“0-6岁是儿童康复的黄金期,是康复训练效果的最佳时期。”为了让更多儿童及早恢复健康,崔文虎呼吁,有延吉市户籍且有相关康复需求未满7岁的儿童,家长可持孩子的户口簿、二代残疾证或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监护人身份证来市残联康复科进行咨询或申请,早干预早治疗。
权限下放,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服务半径。家住北山街道丹延社区的低保户姜女士近日到市社会救助事业中心询问孩子上大学后的低保补助情况,得知孩子在上大学后不仅能持续享受低保待遇,还会提档40%左右的低保补助金额,姜女士松了口气。
“这笔补助对我们一家帮助很大,衣食住行和孩子的学费都能解决。”姜女士表示,除此以外,这些年来,家中还经常会收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政府发放的生活物资。
从申请到拿钱不超过一个月,如此快速的社会救助申请,给姜女士这样的困难群众带来了希望和信心。据市社会救助事业中心副主任金基俊介绍,为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服务半径,中心在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将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到镇(街道),由镇(街道)直接负责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审核确认及日常动态管理。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