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

影片越来越长 能否“加料少加价”?

发布时间:2021-12-02 00:19:14 推广 来源:北京青年报

《沙丘》156分钟、《007:无暇赴死》163分钟、《第一炉香》144分钟、《梅艳芳》136分钟……近期上映的几部电影让观众感觉时间越来越长了,远远超出了之前约定俗成的90分钟的概念。部分业内人士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影确实有越拍越长的趋势——除了动画片外,如今电影时长在100分钟之内的已经不多,130分钟之内的已经算是“正常”。

其实“影片长度”背后的博弈并不难理解:影片短,内容精练,场次多;影片长,内容更丰富,但需要对观众更有吸引力,排片场次相对会少。所以,电影的时长不是固定的,是电影制作者与影院、观众之间最佳博弈的结果。

时长的增加投射了电影工业化的进步。

影片时长的增加折射了电影工业化的进步。这一点导演黄建新颇有同感。他表示,电影《长津湖》一共176分钟,而片尾的字幕就将近8分钟,列出了全体主创人员的名字。这8分钟,致敬的是《长津湖》背后是1.2万人的努力。

至于《紧急救援》的片长139分钟,《中国医生》的片长129分钟,《烈火英雄》的片长120分钟,《攀登者》的片长125分钟,也都是在体量上、叙事上尝试主旋律题材的商业化表达,锻炼了中国电影宏大叙事的能力,有助于新主流大片的崛起。

“片长”这个小小的指标,标志的也不只是一部影片的长短,还量出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平,量出中国导演群体的创作水平。2021年10月,中国电影银幕数正式突破8万块大关,这意味着多厅影院越来越多,能够为排片提供更多空间,对于电影时长会越来越“包容”。在硬件给创作方“松绑”、技术让影片变长的同时,希望中国电影在“加长”的同时,更具欣赏性,更有时长竞争力,做到多“加料”、少“加价”。(肖扬 刘江华)

责任编辑:马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