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大植,男,朝鲜族,1964年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心衰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目前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师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高血压学组常委,延边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从医以来,丁大植时刻牢记着职业赋予的使命,始终将“当好一名医生”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在给学生的讲座中说:“要想做一名好医生,首先应该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及人文修养。”丁大植一直从事心血管、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方面的诊治,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近三年来在门诊每天平均诊治60-80名患者,累计诊治1万余名患者,没有发生过一次医疗投诉,深受患者的喜爱,很多患者和他成了好朋友。
从2000年至2021年21个春秋里,丁大植行程万里,义诊90余次,人数达几百人次,资费送药累计10万余元,为众多老人和孤儿送去了健康、送去了温暖。
“党和组织培养了我,我就该好好为人民服务,踏踏实实办实事,实实在在解难题。”作为一名党龄16年的老党员,丁大植始终以实际行动诠释心中的信仰,勇于担当、乐干奉献,凭借着“真技术”和“暖服务”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真真切切的方便和实惠,生动诠释了一名卫生健康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全面展现了“延医人”医心向党为群众办实事的良好形象。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在此危难时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虽然快到花甲之年,但丁大植毫不犹豫第一时间主动向党组织提交驰援武汉第一线的请战书。这封“请战书”,是他“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他坚定不移跟党走最真实的写照。
他所发挥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疫情期间,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上演。
好医生本身就是改善医患关系的一剂最好良药。丁大植见患者的第一个表情就是微笑,经常以拉家常式的开场问诊。看见老年、行动不便患者前来就诊时,他总是上前扶一把。天凉为患者查体前,他总是先用双手焐热听诊器。查房时,他总是轻手轻脚地开门关门。患者出院前,他总是站在电梯口送别患者。遇上生活确实有困难的患者,他总会伸出援手,送药、买饭甚至上门主动服务。患者不幸离世时,他总是帮助家属为逝者穿衣裳……这些不起眼的细节,丁大植一坚持就是三十余年。从医以来,丁大植不仅用精湛医术服务患者,更是用真心真情温暖着患者,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被称为“患者的贴心人”。
延吉市依兰镇的万先生逢人就讲:“延边医院的丁大植医生对患者特别好,无论有钱没钱,他都特别热情,我这个病已经在他那里看了十多年了,每次他都会耐心地给我讲解注意事项,我要是哪里不舒服还可以随时给他打电话,如果所有的医生都像他这样,那么医患之间该有多和谐呀!”
图们市的朱大娘提起丁大植时也是赞不绝口:“他是我的救命恩人,是我遇到的最好最好的医生。”朱大娘今年86岁,患有先心病,由于家庭贫困,一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治疗。2011年的一天,朱大娘突然呼吸困难加重才赶到医院求医。治疗期间,朱大娘因担心自己负担不起后续治疗费,在第五次住院后决定放弃治疗,但主治医生丁大植却始终没有放弃患者,10年时间内先后10余趟赶到朱大娘家中为她诊疗、送药,为她节省了交通、诊疗、住院、医药费用数万元。
除了主动为贫困患者排忧解难外,丁大植还与10余名年迈患者在诊疗中建立了深厚情谊,成为他们的“家庭医生”,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对这些患者进行回访和上门治疗,最大的谭某94岁高龄,时间最长的马某达20年之久,直到他们去世。说起丁大植,他们的儿女感恩不尽:“是丁大夫的精心诊疗,老人才能活到如此高龄,丁大夫是最值得信赖的好大夫啊!”
一句句感谢的话不知道听了多少次,一面面鲜红的锦旗不知道收了多少回,一波波焦急的患者不知道治好了多少位,唯一不变的依旧是丁大植那颗“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初心。丁大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患者,因为患者把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必须尽自己最大努力。”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患者总能在第一时间联系上丁大植,目前已有200余名患者存有他的手机号,有病痛和困难时第一能想到关心帮助自己的人就是丁医生,熟悉又亲切,毫无距离感。
丁大植无时无刻地关注着自己的患者,竭尽所能为他们服务,却经常忽略自己的身体。今年4月初,突如其来的重疾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但他很快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坚信医院的医疗技术和医疗实力。住院期间,最让他放心不下的还是那群信赖自己的“老患者”,不能每天定时到病房查房他就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多去看看。不能在门诊接待患者,他就周六、周日集中进行诊疗。不能坚守在重症患者身边,但有紧急情况时,他依然义不容辞前去抢救。4月25日18时许,一名60多岁的男性心衰患者病情突然加重,丁大植接到值班医生的电话后,立刻从自己的病房赶往患者的病房,紧急对患者进行强心、利尿、吸氧等对症治疗,3个小时后,患者病情平稳、转危为安,而他的衣衫却早被汗水打湿,险些虚脱。家人劝他暂时先别那么拼,但他却说:“我现在的身体还可以,没有到需要卧床的程度,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发光发热。”
“丁医生,您是好人,救了那么多人,一定会好起来的。”许多患者知道丁大植患病后,自发前来探望。但在这些“老友”面前,丁大植从来没有提及过自己的病情,患者见到的还是那个让他们信任、给他们带来希望的丁医生。这时候,丁大植也确实忘记了自己是一个重疾患者,只记得自己是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只记得自己还“很有用”。
平凡中孕育伟大,奉献中体现价值。30年来,丁大植用仁心仁术,为他接诊的患者铸起健康的防护墙,用医者大爱温暖了一个个身处弱势的生命,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更是用身体力行,诠释了如何做一名好医生,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谱写出了华丽乐章。(延边医院宣传统战部 供稿)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