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隔离服务组的包保干部……”
“您好!家中需要购买什么蔬菜吗,鸡蛋要几斤?还需要其他生活用品不?”
“大爷,带好口罩可以下楼做核酸了,采集完,马上回来啊……”
这些话,每位参与“敲门行动”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重复无数遍。一层层攀爬楼梯,一句句亲切交流,一户户登记信息,一次次宣传动员,敲开的是“家门”,更是“心门”,下沉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与全市人民携手在织密疫情防控网络的同时,筑牢了疫情防控的“温情”防线。
全员上阵,同心战“疫”,党建引领“落地有声”
疫情发生后,蛟河市委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广大机关干部冲在一线,坚守一线,全面打响疫情防控保卫战歼灭战阻击战。全市抽调50名乡科级正职领导干部,选调千余名机关干部,第一时间组成50个居家隔离服务组,541名党员带头,成立党员先锋队和党员突击队,全域开展“敲门行动”“扫地行动”,争分夺秒推进社会面清零。截止到目前,对全市1188栋楼5.57万户居民开展了两轮集中行动,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精准排查风险人员、彻底阻断疫情传播创造必要条件。现在每天都在持续“敲门”和“扫地”,采取“服务+疏导+管控”三项举措,每天定时定点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电话、微信询问以及上门询问,及时了解家中相关情况,协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居家隔离户清理垃圾、代购生活物资、发放抗原试剂盒、组织上门核酸检测,协调解决各类问题389个。同时,主动承担“心理疏导员”的职责,及时宣传防疫政策和规定,保证隔离人群安心居家。各街道、社区结合网格化治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站)“哨点”“阵地”作用和“五长”人员情况熟、关系亲、好说话的优势,组织6000余名楼长单元长和4793个农村“十户联防”小组登门入户、电话回访,摸情况、问需求、解难题,构筑起党建引领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
干部下沉,党员出列,秒变“临时管家”
“我是组长,是党员,我更要带好头,困难面前不退缩。”下沉干部付雪在入户走访工作中,主动和身体不适的组员更换,承担户数最多的任务,不厌其烦的到近百户居民家中走访,记下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买的生活用品,帮忙协调刚刚做完手术的群众入户采集核酸。科协抗疫小组张雪明、王桂霞、董晓茹三人中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48岁,她们要走访的美景东方小区都是高层住宅,最高的17层,没有电梯卡,她们就爬楼梯,一个单元下来全身湿透了,累了就倚在栏杆上歇会儿,三人相互鼓励着硬是在一天内将175户416人情况掌握的“门清”。蛟河市的居民迎来了这样一批“不请自来”的访客,有的佩戴党徽、有的佩戴党员突击队“红袖标”,他们挨家入户走访、细致询问,详细纪录着每家每户常住人口、核酸采集、疫苗接种、外来人员、生活需求等信息,通过“兜底翻”式的大排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让疫情防控有力度更有温度。“敲门行动”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发挥“信息员”“宣传员”作用,用“铁脚板”走进千家万户,昼夜奋战,尽职尽责当好疫情防控的“守门员”,实现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疫”网情深,敲开心门,基层干部真情圈“粉”
敲开的是温暖,守护的是平安。民主街首钢社区书记刘培玲一栋楼接着一栋楼爬,一家接着一家走,丝毫没有倦怠和厌烦情绪。“白天要安排社区隔离管控、核酸采样、物资调配等工作,我负责的行动不便的老人,晚上再每家走一遍我放心。”她笑着说自己的微信步数每天轻松就能达到2万步。“书记,实在不好意思,我家里的药吃完了,能帮买点不……”老人用微弱的声音跟她说。“大爷,您说的药名,我记下了,明天买完给您送去,别不好意思啊,有啥事就吱声”长安街长安社区书记杨焕荣帮多少位居民买菜买药,自己都记不清了。200多名社区工作者白天参与全民核酸检测,晚上到居民家中送物资、查情况,吃住在社区,随时有事随时出发。在这场“敲门行动”中,每一位网格员、志愿者既是深入群众一线的“敲门人”,也是疫情防控的“守门人”,无论是白天,还是傍晚,他们下沉到网格,服务在一线,用实际行动引起群众的广泛关注和赞誉,用汗水和信念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守护着百姓的平安与健康。(蛟河市委宣传部 供稿)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