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一些电商知假售假为何理直气壮

发布时间:2022-03-24 23:03:55 推广 来源:工人日报

刚刚过去的3·15晚会曝光了翡翠直播骗局,再次引发消费者对直播带“祸”、电商售假的关注。部分线上商家夸大宣传、虚假承诺、编写“剧本”,甚至“理直气壮”地知假售假。律师指出,这源自商家售假成本低而消费者维权成本高,建议平台进一步压实责任、监管部门建立协同监管机制。

“明明在直播中说是纯银的银碗、银筷子、银勺子、银元宝,实物根本不是。”最近,哈尔滨市民王先生在看直播时花了205元下单了一套银具,收货后发现并非纯银。

王先生询问商家,客服给出的解释是商品为镀银的合金,在商品详情页面有介绍,却回避了王先生对于“直播中为什么说是纯银”的质疑,并反问道:“纯银怎么可能是这个价格呢?”

搜索到王先生提供的直播间账号,发现该账号主播已将开播记录隐藏,直播历史回顾不可见。

“近七成受访者对国内消费环境总体表示放心,但消费者对线上企业经营者的信任度低于线下企业经营者。”这是“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显示的一项结果。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巍认为,主播承担的风险较低是虚假宣传频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前一刻主播还在直播间为粉丝试装,下一刻直播就在警方抓捕中戛然而止,此前,某主播及其团队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判刑。“主播通过带货积累口碑,这个过程也是以信誉为所售商品背书的过程。带货主播应对所售商品进行规范的选品和查验,一旦售假失信于公众则得不偿失。”郝旭东说。

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施行,针对网络消费纠纷案件中常见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规定。

监管部门可尝试整合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做到精准、有效监管;平台应严格审核商家资质,搭建渠道引导消费者维权,及时处理平台内商家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净化网络购物环境;消费者在增强消费理性的同时要强化证据意识,积极维权,避免吃“哑巴亏”。(时斓娜)

责任编辑:马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