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网红”减肥药到底暗含多少风险?

发布时间:2022-04-18 21:55:36 推广 来源:法治日报

近年来,“瘦”成为不少爱美人士追求的重要指标,很多人被“网红”减肥药品、食品所吸引,从此卷入“减肥药”的漩涡而无法自拔,一些人体重没有减下来,身体却被搞垮了。

市场上的减肥药品、食品可分为食欲抑制类、激素类、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利尿剂、泻药、食物提取等,依靠的减肥原理是减少身体热量的摄入和提高身体的代谢,以达到消耗大于摄入的目的。

“为了快速实现这个目的,一些减肥药中添加了如西布曲明、麻黄碱等违禁成分,长期服用极易出现心悸失眠、肠胃不良反应、肝肾受损、内分泌系统紊乱等问题。”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任超认为,其根源在于消费者需求迫切、违法成本低、维权难度高。“售卖者被发现之后,通常面临的是罚款和较轻的刑事责任,与售卖产品的暴利相比惩罚力度不足。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举证也是个大难题。”

“相关商家要求消费者拿出检验报告以证明产品含有非法添加成分,但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并非易事。”任超说,更重要的是,减肥食品网络销售存在监管盲区,经营门槛偏低,相关信息审核并不严格。

他还提到,为了规避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商家非法添加违禁成分的手段越来越隐蔽,一些“企业”甚至有专门的研发团队专项研究添加物;有的公开展示的产品是合格品,但实际卖给消费者的却是含有违禁成分的产品,这都给监管增加了难度。

为此,任超建议,卫生、市场监管等多个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减肥食品的监督查处力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减肥广告夸大、虚假宣传等问题也应从严处罚,市场监管部门可以责令经营者停止发布广告并处以相应罚款。(赵丽

责任编辑:马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