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播报

援青三载 “格”外“温”情

发布时间:2022-05-24 22:17:2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西陲阔,昆仑高;戈壁旷,瀚海遥。

三年前,带着组织的信任和温州人民的情谊,阔别亲人,远赴昆仑。从“诗画山水、温暖温润”的东海之滨,到“莽莽昆仑、浩瀚戈壁”的青藏高原,回首三年间的点点滴滴,披星戴月,风雨兼程,每一件切身经历的事,每一个并肩工作的人,都让我心间溢满感动……

“援青工作”意义重大,“援青干部”责任重大。我们时刻牢记使命,奋楫笃行,踔厉奋发;我们时刻在殷殷嘱托中奋进,服务高原,磨砺意志,把艰难困苦淬炼成了实现一名党员干部远大理想和宏伟价值的心涧甘甜。

服务高原首先要适应“高反”

剧烈的高原反应是内地沿海干部初到高原的第一道考题。当地有句俗语:“不到昆仑非好汉,到了昆仑好汉废”,格尔木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背靠昆仑山,虽壮阔,却显得苍凉悲壮。初从沿海到高原,能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心跳、血压、肺部等系统,都在超负荷运作,带来的身体困扰,是夜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每天靠“氨氯地平、信他乐”相伴。好在组织及时配备了便携式制氧机,插着管子奋笔疾书,也成为我人生里的一个特别体验。在一次次克服再克服的意志力比拼后,我们也逐渐适应了高原生活,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高原人”。

在高原,当地干部对内地挂职干部有一种特殊的“关怀”:待在高原就是贡献,不求能出多少力,但求保重好身体。我们能感受到其中满满的关爱和担心,但党的干部要讲奉献,要勇于干事担当,我们始终坚守践行使命,誓为这方热土干成一番事,创出一片业。

建设高原就要担当作为

格尔木地处高原腹地,是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全市有近90%的土地属于荒漠、半荒漠的戈壁滩,察尔汗盐湖、昆仑山口、格尔木胡杨林,无一不壮观美丽。昆仑山乃万山之祖,格尔木市恰恰背靠昆仑山,身居万宝汇集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形成以格尔木为中心的昆仑文化旅游区。距离格尔木半个小时车程的察尔汗盐湖,湖中蕴藏着600亿吨的钾、钠、镁和锂资源,其中氯化钾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7%,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锂储量也居全国之首,是格尔木的天然珍宝。

格尔木蕴藏着丰富的旅游和矿产资源,这让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对接下来的工作倍感信心,开始着手把温州好的经验做法一项项在格尔木落地。

这三年,通过学习借鉴浙江数字化改革经验,数字赋能产业,开发推广“青藏优品”特色电商平台,与浙江广阔市场有机“链接”,帮助农牧民拓展销路,建立起特色产品市场腹地。

这三年,两地“牵手”共享医疗资源,建立远程诊疗平台,格尔木医院纳入温州卫健委5G云诊疗平台,每年为格尔木老百姓远程诊疗4000多人次,在“云端”架起了一座医疗服务桥梁。

这三年,温格航线开通,拉近了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依托高原特色,成功打造“高原美丽乡村”;推动高品质生活,建设“城市书房”等,提升市民幸福感;在昆仑山下茫茫戈壁呈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场景,1000多亩浙江援青林长势茂盛、郁郁葱葱……

这三年,200多名温商浙商先后走进格尔木,一批批招商项目的签订,不仅提供了格尔木特色产业“出青”的契机,也让更多温州人在格尔木安了“家”。

这三年,最让我难忘的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上建设了最高的援青项目—唐古拉山镇文化旅游体验中心。在海拔近4000米的昆仑山畔,成功开辟了“戈壁变绿洲—苏弥山现代农业基地”,茫茫戈壁变为葱茏绿洲的场景让我记忆犹新。一次次登临巍巍昆仑,一趟趟开展深入调研,一点点开辟新的绿色基地……当看到戈壁滩上,满是苍翠欲滴的瓜果蔬菜时,自豪之情油然而发!

在格尔木,我们看见了“南方美好的模样”,这种特殊的 “借鉴与链接”,也许正是“援青”的意义所在。

奉献高原就要心怀感恩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向温州,远在大西北的格尔木“兄弟”第一时间反向支援。18辆满载防疫物资的大型槽罐车,在特警押送下,星夜兼程3600公里,跨越大半个祖国,向温州送来真切的“山海情谊”。一路风霜雨雪,抵不过格尔木的真情实意。温州市民得知后纷纷自发上街慰问“送暖”车队,表达感激之情。

这一幕,成为两地情谊的生动缩影。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温格村企、村社、医院、学校、部门结对共建,一批又一批的温州专家参与到“送医送教送技术到格尔木”的活动中来……两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千里同好,坚于金石,跨过千山万水共建友谊,携手同进。

感动有你,感谢有你、感恩有你!格尔木,十年风雨同舟,共筑友谊之桥。

星霜荏苒,局诸不息。三年弹指一挥,往事历历在目。

如果说,有一首歌曾悄悄拨动心弦,有一片叶曾引发无限诗情,有一朵花曾感动世间的生机活力,那么,格尔木就是那首歌、那片叶、那朵花,你的一滴晶莹一片纯净,还原了一个清澈透亮的世界。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格尔木,留给我无法遗忘的记忆。那巍峨雄伟的昆仑雪山,那浩瀚壮美的翡翠盐湖,那盈盈流转的天空与云朵,还有那“缺氧不缺精神”的奋进旋律,一声难舍,待我再归时!

弄潮瓯江昆仑情,温格两地一家亲

一个个平凡人物、一件件暖人的举措

勾勒出高原明珠的温暖群像

汇聚成“四地”建设的温州力量

回望三载

舍不得离别

放不下思念

昆仑,已为故乡

 

浙江援青格尔木(温州)工作组:杨茂富

责任编辑:马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