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6月3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古韵新声》端午节目,以“文物展演+文化访谈+古风乐舞”的形式,在一物一曲中挖掘意蕴悠长的端午文化,于一诗一会之间追寻传承千年的家国情怀。
在文化与文艺的交织共鸣中,屈原名篇《楚辞·渔父》与改编歌曲《沧浪行》相映成趣,AR虚拟技术带领观众一览楚地江畔;舞蹈《飞龙在天》将文物《九龙图》“一键激活”,生动呈现华夏民族对龙图腾崇拜的悠久历史与自强不息的精神;杂技体现出人们祈福纳吉、长命百岁的美好愿望,一场跨越时空的创新呈现让很多观众顿时感动。节目组设计“楚辞之祖”与“乡愁诗人”同台对话,共同吟唱《归乡》。这份延绵2000余年的家国情怀让网友感叹:“曾经熟读的诗句,今天才真正读懂”。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如何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如何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此前,《古韵新春》、《古韵新声》清明节目已获观众赞扬,“赏歌舞、提审美、长知识”成为年轻观众的共识。此次《古韵新声》深入挖掘端午节的文化底蕴,结合文艺节目生动、唯美的表达优势,再次做出了文化传播的有益探索。
文明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古,小到香囊里装什么香料,大到文脉赓续、民族气节,《古韵新声》聚焦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核,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当今的时代精神对接,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地理解:包括端午在内的传统节日奔涌着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不断注入着新的时代内涵,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永恒魅力。(吕帆)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