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王永范 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延吉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有效助力生态旅游和高质量发展,“美丽延吉”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延吉市作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县级市,是新一轮“一带一路”、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叠加区,是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核心区、长吉图先导区核心城市。全市幅员17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61万人,辖6个街道、4个镇,1个国家级产业开发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延吉市地处长白山脉北麓,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生态资源、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国家卫生城市”、“吉林省生态市”等多项荣誉,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创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科学编制《延吉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构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印发《延吉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试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已基本形成。
环境安全稳固提升
“十三五”以来,延吉市全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空气质量,加强水环境整治力度,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有效应对新冠疫情防控: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做好环境消杀。强化医疗废处置监管,切实保障疫情期间水环境安全。延吉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作为延边州唯一一家医疗废物处置专业机构,有效确保全州医疗废物处置达到100%。
资源利用逐步提高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成功创建第三批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作物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施用量连续实现负增长;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严格实施秸秆全域禁止焚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国能龙华延吉热电有限公司纳入全国碳交易企业。延边国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家具备整车双生产资质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推行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全市绿色工业体系初步建立,生态环境和工业发展实现融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加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力度,投资26亿元的中环路四期、快速公交(BRT)正在加快推进;投资5.9亿元的智慧城市生态停车场、投资3.8亿元的布尔哈通河城区段水利综合治理等项目正在稳步实施。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出太兴、五凤、东沟等一批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全市生活垃圾保洁清运实现全覆盖。依兰镇春兴村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朝阳川镇仲坪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延吉市4个镇全部进入省级卫生镇行列,三道湾镇获得国家级卫生镇,依兰镇、小营镇荣获省级生态镇。充分展示了生态宜居、优美靓丽的首府城市形象。
“绿色细胞”不断壮大
充分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大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开展“绿色细胞”创建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生态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延吉市现有46所各级绿色学校(幼儿园),1个国家级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1所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恐龙博物馆、梦都美民俗旅游度假村等已成为朝鲜族文化旅游、全域旅游、冰雪旅游的“延吉样板”和“网红打卡地”。
建设美丽延吉,需要将生态文明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使其转化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自觉实践。为有力推进“美丽延吉”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延吉市将举全市之力发挥好首府城市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夯实绿水青山本底、壮大绿色发展动能、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机制,在争当生态强省建设排头兵和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的过程中,体现延吉担当、展现延吉形象。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