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军旅题材影视创作都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充满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气质的叙事基调,英武挺拔、意志坚强的军人形象,紧张激烈、震撼视听的战斗场面,略显神秘、严谨肃杀的军旅文化都为观众所欣赏。军旅题材影视创作也留下许多经典形象,李云龙、许三多、姜大牙等令人记忆犹新。
近年来,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力的军旅题材影视作品佳作迭出、不断涌现,一度出现“用脂粉气代替硝烟味,把演兵场当做游戏场,用情感纠葛消解军事使命”的现象得到根本扭转,那种盲目迷信流量明星,对军事常识、军事逻辑和军旅文化了解不多、储备不足的作品越来越遭到观众的冷遇。
军旅文化承载着军旅题材创作最为重要的审美逻辑和价值追求。指战员的特殊使命和社会功能,使得军队有着与普通民众或者民间团体迥然不同的文化底色。军人的担当、军纪的严明、军令的严苛都有赖于军旅文化所推崇的忠诚、严谨、纪律和服从。不能够真正吃透军旅文化就无法理解军事动作要领的规范性、令行禁止的重要性,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过得硬的连队、过得硬的兵”。
要真正走进军人的情感世界,尤其要侧重表现战友情。军人由于其职业特点,军人的付出让情感的蓄积和张力尤为浓烈,军人的情感宣泄也更加的酣畅淋漓。要弘扬集体主义精神,要把作品塑造成英雄谱而不是独角戏。像《长津湖》《金刚川》等作品里,那可以托付生死的战友情是支撑叙事逻辑的重要牵引,英雄群像的塑造也成为故事壮怀激烈的精神升华。
要高效利用、充分展现不同时期的军事装备。在展现军事斗争场面时,武器被赋予军人的意志甚至被称为军人身体的一部分。战争的胜利需要军人的战略战术与武器装备实现完美结合。在表现我军各个历史时期的影视作品中,不同年代、不同特性的武器装备应该成为军事题材创作中吸引眼球、震撼视听的法宝。九十五年的建军史上,军队的各个军兵种的武器装备都能够成为军旅题材作品的表现对象,从“小米加步枪”到“陆海空天”立体攻防,军队和国防力量的提升应该在影视作品中得到全面展现。
“兵者,国之大事”。过往的艺术经验告诉我们,军旅题材影视创作唯有兵味十足,才能够塑造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军人形象,以令人信服、触动灵魂的军旅故事,以忠诚无畏的价值观坚守释放长久的力量。(杨洪涛)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