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韩龙玉)1984年,吉林省延吉市环境保护局成立;2019年,延边州生态环境局延吉市分局正式挂牌组建,共有45名干部职工,设有党政办公室、环保督查办公室、综合科(分三个科室)等三个职能科室,下设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信息中心、生态环境监测站三个职能部门的行政职能主体。由“环境保护局”到“生态环境局”,不仅在原基础上扩大了职责,也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要求的具体落实。在延吉市市委、市政府和省、州生态环境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环保几代人的相继努力,延吉市生态环保事业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推动着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步伐,2022年,延吉市被命名为“吉林省生态县(市、区)”。
环境决策管理迈上新台阶 构建目标责任体系
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全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整充实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创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科学编制《延吉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构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能力得到提升,制度保障和规划引领得到加强。
用活“资源”讲好身边“党史”故事,始终将党的领导和意识形态工作始终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认真抓好机关党风廉政教育,通过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深入学习党风廉政法律法规,主动接受廉政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抵御各种诱惑、风险的自觉性。定期到包保村对接帮扶工作,解决实际困难。
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累计反馈的48项任务,已全部完成整改,办结率100%。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33项整改任务,已制定并印发整改方案,正在有序推进。四个方面督察累计交办的551件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已办结546件,办结率99.1%。
污染防治攻坚战初战告捷 筑牢绿色屏障
以改善全市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化污染治理,强化预防措施,严格执法监管,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突出环境问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量的努力带来了质的飞跃。
2022年1—6月份,延吉市空气优良天数为179天,同比提升5天,优良天数比例为98.9%,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细颗粒物监控平台的(PM2.5)平均浓度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微克/立方米。严格落实4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秸秆离田、禁止焚烧监管、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四本账”,形成目标、措施、时限、责任“四个清单”,全力推动秸秆全域禁止焚烧实现“‘零’火点”。针对全市28家在线监控企业,通过《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平台》实时监控,并定期开展现场检查。今年1-6月份,采取现场检查和在线监管方式,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20余人次、执法车辆140余车次,为保卫蓝天献出一臂之力。
延吉市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磨盘大桥和延吉下断面均达到Ⅲ类水体,优良水体比例100%;五道水库和延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持续加强枯水期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及时关注布尔哈通河延吉下断面和磨盘大桥水质变化情况,根据水质变化情况采取应对措施,确保磨盘大桥断面和延吉下断面水质达标。为确保二级保护区的完整性,便于水源地规范化管理,在实地踏查、调研、开展公众调查、组织专家审核论证基础上,编制了《延吉市五道水库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调整)方案》,并于5月20日获省政府批复同意。
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延吉市2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延边州疾控中心以及延吉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开展不间断监管,目前,共出动1256人次、执法车辆628车次,处理医疗废物量达到419.59吨;针对全市11个集中隔离场所,全力加大监测与监管频次,目前,累计处置了292.47吨左右的医疗垃圾,为疫情防控筑牢绿色屏障。
环境监管体系优化进展喜人 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制度,先后开展“延边州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专项检查”、“2022年危险废物专项整治行动”等7项专项执法行动;紧盯群众环境信访投诉,上半年,累计受理各类生态环境信访案件405件,处理和结案率均达到100%;持续探索监管模式,运用自主监测+第三方辅助执法机制,共获得监测数据9558个,出具监测报告40份;全面优化项目审批服务,上半年,共审批环境影响报告表8个、现场勘察50多次、接待咨询80多次,微信告知20多次,新发放排污许可证1家,办理变更、延续的4家、注销7家,发放辐射许可证4家、延续危险废物许可证1家;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工作,应急预案备案企业8家,累计备案企业163家,全面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加大机动车排放污染治理,及时处理部分涉及检测线相关信访问题,柴油货车企业入户尾气排放检查100余台,路检路查500余台,同时,完成外籍二手车环保确认书200余份。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无“盲区” 形成“大环保”格局
充分运用传统与新媒体平台,利用线上、线下宣传资源,及时宣传报道工作动态,上半年,投稿信息5500余篇次。通过州、市广播电台专题栏目,先后开展11次线上绿色讲座。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吉林生态日等纪念日,指引社会各界在共建美丽中国、共建清洁美丽延吉建设中,担当重要参与者、贡献者、推动者,同时,共发放了2万余份生态环保相关宣传册,让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让“绿色行动”遍及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有机结合环保设施“现场开放”和互联网“线上开放”,为公众科普生态环保知识,今年以来,已开放“线下+线上”共4家11次14家次,引导广大群众形成人人关注、支持、参与并监督生态建设的“大环保”格局。
建设美丽延吉,需要夯实生态底蕴,壮大可持续发展动能,延边州生态环境局延吉市分局力求在保护优先上着力,在绿色发展上做文章,在协同治理上求突破,在重点工作上见实效,在党建引领上谋发展,在生态强省、生态立州战略中,将体现绿色担当、展现铁军形象。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