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孙文明 报道)近年来,吉林省多地推动建设生物质供暖、电采暖等清洁供暖项目,让冬季供暖时空气里少了“煤烟味”。
走进农安县盛德热力集团有限公司的燃料仓库,这里看不到煤堆,而是堆积如山的生物质颗粒。“今年,我们储备了5.8万吨生物质燃料,可以使用两个半月。”公司总工程师张帅说。公司供热面积527万平方米,占农安县供热面积的一半以上。供暖的燃料是玉米秸秆和稻壳压成的生物质燃料颗粒,每年取暖期间需要13万吨,可以消纳厂区附近50公里内的秸秆。
张帅介绍,为了降低供热成本,2018年企业采用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的专利技术,将燃煤锅炉改造为生物质锅炉。每年可替代燃煤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0万吨、二氧化硫约1000吨、氮氧化物约800吨,比燃煤节约成本1500万元以上。
在企业监控室看到,一次管网的出水温度85摄氏度,回水温度40摄氏度。这确保用户室内平均温度可达20摄氏度。
电力采暖是清洁供暖的另一种方式。近年来,吉林省电力公司参与了长春、吉林、白山、辽源四个国家北方清洁取暖示范城市建设规划,配合政府综合施策、精准立项。
截至目前,吉林省电采暖客户已达7.79万户,供热面积3812万平方米,每年可累计减排二氧化硫2460吨、氮氧化物2142吨、二氧化碳75.83万吨。
吉林省未来将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构建以电力采暖、生物质区域锅炉供暖等为主的清洁供暖体系。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