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尚喜春)“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组织部门作为党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更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大战略的精神实质,自觉用以指导人才工作实践,更好地发挥人才对发展的引领作用。
一、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实践中,扶余始终牢牢把握党管人才这一根本工作原则,深入贯彻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加强人才工作体系建设,成立了由我任组长,4个市委常委为副组长,27家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扶余市人才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扶余市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办法》《扶余市人才工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多项制度,有效推动责任落实到位。进一步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既注重当好参谋,积极建言献策,也注重示范引领,切实履行好抓战略、抓政策、抓项目、抓协调、抓保障、抓服务、抓安全等各方面职能,推动用足用活党中央各项人才政策,将广大人才凝聚在党的周围。
二、突出人才队伍建设这个重中之重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近年来,扶余市将构筑人才平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扶余市“人才强市”战略之举,立足本地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加强人才发展平台统筹布局,着力构建高质量、高层次、高效能平台体系。依托全市重点企业单位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6个,完成攻关项目56项,直接或间接创造效益700万元,带动培训职工800人次,不断在培养新时代技术人才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与长春市、吉林大学对接合作为契机,推进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与全市4家重点企业实现创新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合作;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建立“扶余市人才‘引培’基地”,聘请高校相关负责人为扶余市招才引智“人才大使”,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
三、建设更多成就人才的高能级平台载体
平台既是科技创新的强力引擎,也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强大磁场。加强全市人才发展平台统筹布局,着力构建高质量、高层次、高效能平台体系。在域内,依托史丹利化肥扶余有限公司建立“候鸟型”人才工作站1个;与北京大学中文系联合建立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1处;建设“人才之家·项目专班”,实现干部人才、对外合作、乡村振兴、智慧党建、人才服务“五部并联”,实行重点项目专班推进,有效推动人才事业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开展与长春市、吉林大学对接合作工作,先后多次与长春市各地以及企业进行对接洽谈,共推进4个产业项目实现签约,预计投资29.5亿元。
四、努力打造有利于成长成才的人才生态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环境是良好体制机制。落实“招博引硕”计划要求,对高层次人才给予最低20万的生活和住房补贴。探索建设人才公寓,拓宽人才申请范围,优先保障高层次人才居住需求。推进党政队伍中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培养,将其纳入“青蓝接力”工程和“阶梯计划”,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研究制定《扶余市服务重点企业引才十条措施》,落实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发高层次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集聚、服务产业升级的创新创造活力。积极落实人才“暖心”政策,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人才政策3.0版》,每年保证最低200万元的人才开发资金预算,加大住房、就医、税收奖励等方面对人才的投入力度,让人才足不出户享受便捷服务,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爱护人才、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