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建丰 报道)近日,“四千精神”在总理记者会被重新提起。李强总理说,“我不由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的老家浙江、江苏等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乡镇企业时,创造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虽然现在创业的环境、条件、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时那样一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是永远需要的。”“四千精神”首句的“千山万水”充分映照了身在异乡浙商的创业心路,在青浙商为之振奋,下面来听听他们的感悟。
青海茶卡天空壹号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君
李强总理提到的“四千精神”很接地气,也说出了我们远在异乡的浙商的心声。“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我们通过浙江援青项目来到海西乌兰,带着东部的资金,结合西部的资源,深度挖掘当地文化特色,浙商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让游客在这里慢下脚步享受旅行。“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跨越2500多公里,耗费13小时,浙商来到乌兰闯荡,我们想尽方法不断提升文旅服务,在大美青海发挥浙商的影响力,想把青海最美的一面展示给游客。前两年对于文旅产业来说是一段艰难的时期,总理的这番话不仅让我们备受感动,也让浙商群体坚定了信心。
青海壹万英尺牧业开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彭华
路途2500多公里,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零海拔到三千米,从“四千精神”发源地到产业“四地”,我们来到青海,聚焦牦牛奶资源的开发利用。初来时我们要克服高原反应、水土不服、睡眠质量下降等困难,之后面临着和当地牧民、牧业合作社沟通时的语言文化差异的障碍,在生产中我们又必须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高海拔产品到低海拔销售时的压差等问题。但浙商懂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几年的发展中我们时刻践行着新时代的“四千精神”,不断和牧民沟通、交流经验,努力和合作社对接商业合作,积极和政府沟通得到引导支持。如今壹万英尺牦牛乳业已经让几十万家庭品尝到源自“高海拔超净区”的乳品,接下来我们也将不忘初心、倍增努力,继续发扬“四千精神”。
格尔木市浙江商会党支部书记,格尔木永信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景尧
我们作为第一代闯世界的浙商,对“四千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历尽千辛万苦,但是没有退缩,没有畏惧,我们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筹办企业,到目前取得了一定的规模和成绩。在当今发扬“四千精神”不是忆苦思甜,是一种传承,是一个奋进的号角,作为老一代的浙商,希望能将老一辈的浙商精神和“昆仑浙商、爱国爱党、遵纪守法、道德至上、团结会员、共同发展”的精神传承给年青一代,让他们在第二故乡格尔木俯身实干,勇立潮头,实现更高的自身价值,努力多为社会做出贡献。
格尔木市浙江商会理事,青海香江钾肥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东阳
我们的父辈们“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艰苦创业精神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浙商的新生代企业家,一定要守正创新。香江钾肥作为盐湖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学习更多的先进经验,生产出更多的盐湖产品,推动香江钾肥的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