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

延吉筑牢秸秆禁烧“防火墙” 守好蓝天 收好“财富”

发布时间:2023-04-17 22:56:2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王永范 报道)为全面贯彻落实好全域禁烧工作的总体要求,坚守“延吉蓝”始终在线,延吉市扎实推进2022年秋至2023年春季全域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衔接工作,力保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健全管理体制。搭建纵向领导包、横向部门抓、指挥集中化、基层网格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市党委和市政府对全市秸秆禁烧工作负总责,各镇党委和镇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市生态安全工作暨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环领办)负责协调全市秸秆禁烧日常工作,建立秸秆禁烧“矩阵式+网格化”工作责任制,由市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并统筹协调,严格落实“市乡村屯”网格化监管“四级清单”,将禁烧目标和责任人的绩效、评优挂钩,真正做到秸秆离田、禁烧监管无盲区。

坚固管控体系。建立秸秆离田、禁烧监管、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四本账”,形成目标、措施、时限、责任“四个清单”,实施台账式、清单化管理,做到可量化、可核查、可考核。建立调度机制、严肃考核问责、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政策帮扶,在秸秆禁烧关键期,成员单位携手加强巡查监管,统筹人员和车辆安排,对秸秆打捆、离田、还田及禁烧工作全面开展“地毯式”巡查。各镇共配备了巡逻车65辆、各类风力灭火机96台、铁锹913把、灭火队员274人,开展24小时值班值守巡查,确保“零火点”。

建立奖惩机制。建立秸秆禁烧管控工作定期调度、定期通报机制,针对各镇秸秆禁烧管控情况、好的经验做法、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露天焚烧火点进行排名通报。依据卫星监测的火点检查情况,适时对各镇进行预警;对预警后火点数量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要提出约谈或问责建议,并要求各镇充分发挥与公安、林业、生态环境等部门的衔接机制,严厉打击露天焚烧秸秆行为,对造成大气污染、导致财产损失、引发安全事故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落实科学处置。严格按照省、州关于抓“早”、抓“一公里”、抓“打捆”、抓“收割方式”的“四抓”工作要求,各部门根据管理体系分工统筹抓好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置、禁烧管控及火点处置等工作,以镇为单位建立地块离田台账,足量配备捡拾、储运、处置设备和设施,有效提升秸秆捡拾标准和离田净度,并采取深埋、旋耕、打浆等技术应用,达到耕作要求。2022—2023年度,延吉市秸秆禁烧面积共24.55万亩(其中旱田面积20.85万亩、水田面积3.7万亩),秸秆可收集量为10.07万吨,目前已全部完成离田,秸秆“五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宣传始终在线。充分利用传统与新媒体舆论引导作用,采取全方位、高密度、不间断方式,促进禁烧秸秆入耳入脑入心,并通过集中开展宣传月、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进单位、学校、农村、家庭,发放3000余份宣传册及1000余份宣传单、张挂宣传条幅277条、安排57辆流动宣传车进行大喇叭宣传,让公众知晓焚烧秸秆的危害和秸秆综合利用的益处,切实增强全民主动参与意识。同时,要求各镇结合区域特点,制定秸秆禁烧管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宣传方案,定期采集信息,及时掌握动态,准确把握焦点,综合分析、科学研判、及时解读,让公众充分掌握秸秆禁烧工作相关政策,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监督的全域禁烧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马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