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各地警讯

70年后他们为胜利高歌

发布时间:2023-07-27 20:34:5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郑博文)抗美援朝期间,共有42万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和17.2万担架队员在吉林通化集结奔赴朝鲜战场,1953年7月27日,曾经枪炮声震天动地的战场,突然沉寂下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至此,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今年是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抗美援朝老战士关成有老人与吉林通化边境管理支队和集安边检站民警,共同开展“忆丰碑·颂家国”主题教育活动,传承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铭记中砥砺前行。

7月27日9时,抗美援朝老战士关成有老人随通化边境管理支队榆林边境派出所民警,驱车40余公里,来到集安市烈士陵园,探望拜祭长眠于此的东北抗联战士和抗美援朝志愿军先烈。3分钟脱帽默哀,老战士和民警伫立在雕塑像前沉思缅怀,移步雕塑像背后,关老凝视着598名烈士英名录,随这些“闪亮”的名字陷入思绪之中。

抗美援朝期间,通化地区有4587名优秀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关成有就是其中一员。1950年10月,年仅16岁的关成有成为了38军112师32团一营二连的战士,随即入朝作战,直到1956年才返回国内。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大同江、松骨峰、白马山等战斗和战役。

关老和民警拿着鲜花,走到烈士墓碑前,深深鞠躬、敬献鲜花,拿起抹布为这些老战友擦拭墓碑。“没有他们的牺牲,哪有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关成有不禁感慨。

随后,关老与民警一起走进烈士陈列馆,抗美援朝志愿军勋章、老军装、缴获的物资……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张张黑白照片,关老逐一端详曾经自己战斗的场景和使用的装备。“我这是第一次来这里,第一次看这些,那时候太苦了!”关成有说。

为实现抗美援朝老战士心愿,赓续传承抗美援朝精神,从2021年开始,吉林通化边境管理支队和集安边检站民警每年都会邀请老战士重返国门,今天,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关老在民警陪同下,从集安烈士陵园再次来到素有“抗美援朝第一渡”的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关老与民警们走过“复兴之路”长廊,站在23号界碑和集安口岸国门前,集安市开发区小学学生康家宁为关老献上红领巾。“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发展建设靠你们了。”关老勉励道。

“敬礼!”面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关老与民警高举右手,前来参观的游客们全体肃立、敬注目礼,自觉高唱国歌。抗美援朝老战士的到来,让现场游客备受鼓舞,在聆听关老讲述的战斗故事后,他们纷纷与关老合影、为关老点赞。“我觉得特别受感动,我大哥都激动的热泪盈眶了。这是咱们最可爱的人,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全是以前的这些老革命给我们换过来的,所以,我们这次专程到集安口岸来看一下国门,让我们无限缅怀过去逝去的那些英烈们。”沈阳游客赵艳华激动地说。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在关老的带领下,民警、少先队员、游客,在国门、界碑前唱响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我们与关老共同祭奠抗美援朝先烈,参观陈列馆和‘抗美援朝第一渡’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那段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作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继承抗美援朝精神,将其转化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打造平安边境的精神动力,为边境地区长治久安贡献力量,向老英雄致敬!向老前辈学习!敬礼!”吉林通化边境管理支队榆林边境派出所民警张艺缤说。

责任编辑:马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