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马娇)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节来了,欢度节日时请注意,骗子混入其中,以婚恋交友、发红包的名义实施诈骗的套路越来越多,稍不注意就会导致受害者“人财两失空余恨”。
吉林市船营区检察院近几年办理了多起“杀猪盘”案件,被害人少则损失数万元,多次损失数十万元,而公安机关抓捕的被告人只是冒充婚恋平台客服,帮助诈骗集团“分流”的人员,其中不乏法律意识淡漠的未成年人,而大量钱款却已被犯罪团伙转移“境外”或者“洗白”,难以挽回被害人的损失。
套路一:大量案例显示,诈骗集团将单身女性作为诈骗目标,之后“键盘手”冒充成功男士实施“言语关怀”等低成本行动,使用情感手段降低受害者的警惕性,在确定网恋关系一段时间后,“虚拟男友”称自己在投资平台很赚钱,以各种理由诱导受害者下载境外聊天软件,或是诱导受害者下载App链接,在投资理财过程中先给受害者一点甜头,待其深陷其中追加投资时再迅速跑路。
套路二:每逢此类特殊节日,也是微信红包频发时段,一些黑客等不法分子盯住机会,把木马病毒伪装成“微信七夕红包”混淆其中,点开后却是一条诈骗链接。一旦点击该链接,通常要求用户提供微信账号、密码、信用卡号等个人数据,从而盗取个人信息和财产。
套路三:有受害者在网上购买七夕节礼物后,接到冒充商家的电话,称其购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非要三倍退款补偿。当受害人信以为真,按照骗子的要求进行扫码操作,填写卡号、密码、验证码后,结果卡内余额被尽数转走。骗子更是以“验资”为由,让受害人继续提供其他的银行卡,实施诈骗。
检察官提示:1、一定要通过正规的婚恋网站、交友平台寻找对象。不见面,切勿相信,切勿转账;2、来源不明的链接不要点;
3、个人重要信息(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不要随意泄露;4、未成年人增强法律意识,不做诈骗“工具人”。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