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牛泽刚 报道)近日,在吉林省汪清县鸡冠乡黑木耳专业农场的生产基地看到,成排的木耳袋摆放整齐,木耳袋上一丛丛肥厚的木耳油黑发亮,像一朵朵盛开的牡丹花。正在忙碌的村民告诉记者,黑木耳采摘已进入后期,再采摘一茬,采摘期就基本结束了。
木耳地旁边是一排排的丝网做成的晾晒架,上面满是已经半干的黑木耳。农场负责人林岩介绍说,秋天光照好,木耳干得快,基本两天就能晒干,速干的秋木耳质量更好,口感更佳。
鸡冠乡黑木耳专业农场生产基地建于2018年,能摆放200万袋木耳袋,全年可产15万公斤黑木耳。这只是延边州木耳产业发展的一个镜头,木耳产业这朵“黑牡丹”正在全州绽放。
据统计,2022年,延边州黑木耳栽培量达14亿袋,占全省的53%,全产业链产值76亿元,占全省的70%。如今,黑木耳已经超越水稻等传统产业,成为延边州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为了更好地服务黑木耳产业,近年来,延边州积极落实金融服务,坚持科技赋能,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生产标准,推进品牌建设,推动集群式发展,木耳产业发展迅猛,一举成为继人参产业之后的第二大特色产业。近三年,全州共有黑木耳科技项目21项,落实科技研发经费119万元;争取吉林省科技项目4项,落实研发经费116万元;全州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家,星创天地3家,获得省科学技术奖5项、省农业技术推广奖2项、州级科学技术奖2项。
延边州大力推进黑木耳品牌化经营力度,打造了一批质量过硬、知名度高的黑木耳品牌。全州目前黑木耳年生产规模500万袋以上乡镇26个,1000万袋以上乡镇15个,5000万袋以上乡镇4个,现有“吉林长白山黑木耳”生产基地18个,12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汪清、敦化等黑木耳主产区分别获得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食药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等多项殊荣。全州获批黑木耳地理证明商标3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1个,获评吉林省优质黑木耳金奖3家、银奖4家、铜奖5家。全州共有13家企业入选吉林省产业集群项目,吉林长白山黑木耳产业集群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