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坛

虚拟形象中蕴含的权益是否受到法律保护?

发布时间:2024-04-12 20:53:4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葛钰瑶)被告小贾运营某款智能手机记账软件,在该软件中,用户可以自行创设或添加“AI[插图]陪伴者”,设定“AI陪伴者”的名称、头像、与用户的关系、相互称谓等,并通过系统功能设置“AI陪伴者”与用户的互动内容。原告何某系公众人物,在其未同意的情况下,该软件中出现了以何某姓名、肖像为标志的“AI陪伴者”,同时,小贾通过算法应用,将该角色开放给众多用户,允许用户上传大量原告的“表情包”,制作图文互动内容从而实现该“AI陪伴者”的功能。何某认为小贾侵害了其姓名权、肖像权、一般人格权,故诉至法院,要求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精神损害抚慰金等。那么,本案中被告设置以原告何某姓名、肖像为标志的“AI陪伴者”功能并供用户使用,侵犯了原告什么权利?

【法官说法】本案中涉及网络环境下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的保护问题。虽然本案涉及虚拟形象是否受到法律保护的争议,但是虚拟形象实际上是建立在对原告何某的姓名、肖像、人格特点等基础之上的。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被告的行为侵害了原告的姓名权、肖像权等具体人格权。此外,该软件给用户提供可以与该AI角色设定身份关系、设定任意相互称谓、通过制作角色形成与原告真实互动的体验,被告提供的上述功能设置还涉及自然人的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即一般人格权的保护。从侵权主体来看,虽然具体图文由用户上传,但被告的产品设计和对算法的应用实际上鼓励、组织了用户的上传行为,直接决定了软件核心功能的实现,被告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本案中法院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对原告姓名权、肖像权、一般人格权的侵害,判决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责任编辑:马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