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李春红 报道)今年,按照“稳步扩面、质量为先”原则,蛟河市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5万亩,积极推进高标准应用基地和实施效果监测点建设,不断提高作业标准和管理水平。
蛟河市拉法街道中才水稻合作社在黑土地保护方面较为典型。备耕之际,走到拉法街道拉法村水泥厂门前,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100公顷的耕地里夹杂着已经发黑腐朽的秸秆,脚下的黑土松软厚实,在阳光的映衬下泛着油光。这是中才水稻合作社从2022年秋季开始进行秸秆还田深翻后的结果。当年,合作社对800多公顷土地实施了“深翻+增施有机肥”作业,去年秋季又扬了一遍有机肥,今年秋季还再深翻一次。
站在田埂上,合作社负责人王忠才将黑土地保护带来的好处娓娓道来:“效果确实明显,土质疏松了,水稻根系发达,不仅保水保肥,抗旱能力也更强了!”
种地也要养地,养地才能护地。“总结两年的实践经验,与以往的耕作方式相比,这样持续投入能增产10%以上,保守估计少用化肥达10%。”种了一辈子地,王忠才对黑土地感情颇深,“保护黑土地是个慢功夫,‘深翻+增施有机肥’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挥作用,我们要让黑土地重泛油光”。
蛟河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黑土地保护的核心,就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含量越高土壤越肥,耕层越深提供的养分、水分就越多。今年,他们要鼓励中才水稻合作社将进一步推广保护黑土地的有益经验,在15万亩耕地上进行“深翻+增施有机肥”等保护性作业。
今年开春,拉法街道中才水稻合作社又加挂了一块牌子——“蛟河市中才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承揽了漂河镇、松江镇、河北街道、河南街道等乡镇2000多公顷土地的保护性耕作任务。
新一年的播种季即将到来。免耕播种、苗期深松、秸秆深翻还田、增施有机肥……在农田上高效统筹土、肥、水等要素,蛟河市全力探索农机、农艺、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黑土地保护种植模式。快慢分道,延边中院、州检察院、州公安局、州司法局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轻微刑事案件“一站式”快速办理机制试点工作的办法》,并确定延吉市法院为试点改革单位之一。机制运行后,4月25日,延吉市法院首次探索运用该机制,在市公安局执法办案中心高效快捷地审理了6起危险驾驶罪案件。
受案后,承办法官迅速了解了案件情况,认为符合轻微刑事案件“一站式”快速办理条件,且被告人同意适用速裁程序开庭审理,并在庭前向被告人依法送达了《适用速裁程序审理刑事案件有关规定告知书》《认罪认罚告知书》等。庭审中,承办法官按照庭审规则和程序要求,有序组织庭审,整个过程仅用时十五分钟,真正做到了高效便捷,规范流畅。最终当庭宣判六名被告人拘役1至2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至4000元不等。
轻微刑事案件“一站式”快速办理机制的启动,对刑事审判工作而言,有力地提高了办案效率、缓解基层办案人员的办案压力,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发挥了更大的整体优势;对于犯罪嫌疑人而言,免去了由羁押场所和羁押措施频繁更迭带来的不便,和办案期限长导致的诉累,可使其尽早回归社会,实现社会关系的修复。
今后,延吉法院将继续常态化运用轻微刑事案件“一站式”快速办理机制,有效衔接“侦、诉、审、辩”四个环节,协同联动轻微刑事案件高质高效办案合力,做到简程序不减权利,提速度不降质量,在延吉法院刑事审判赛道上不断加速。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