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祁艳晨)“3、2、1,放!”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马苏大马哈鱼苗顺着水流缓缓游入密江河深处。
为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实现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行为的预防和震慑目的,筑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屏障。近日,珲春林区人民检察院与汪清林区人民检察院联合珲春林区基层法院,共同组织干警前往珲春市密江河大马哈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公益诉讼保护基地,联合开展“开展增殖放流 助力生态修复”主题党日活动。
“我们依据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判决书,督促违法行为人缴纳生态损害赔偿金,用于开展此次依法依规的增殖放流活动,意在将非法捕捞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降到最低,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在放流台前,珲春林区基层法院干警介绍了此次增殖放流活动对生态保护的意义。
此次增殖活动,共向图们江流域投放11000余尾马苏大马哈鱼幼苗,这样做不仅可以恢复和增加种群数量,修复渔业资源,还可以净化和改善水质,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同时,向社会展示了惩治违法犯罪,守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党建促业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保护治理新格局,积极推动改善流域内水生生物多样性、修复受损的水域生态环境,维护好增殖放流的成果,守护洄游精灵,助力生态文明发展,贡献检察力量。”活动现场的检察官们纷纷表示。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