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李凤 报道)初夏的蛟河大地,万物欣欣向荣,工农服务业发展紧张有序、稳中向好:吉林蛟河天岗石材产业园区内,建江石业、华善石业等多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松江塑料管道、天翔炭业等新型材料企业赶超跨越势头强劲;广袤田野,层峦叠翠,绿意盎然,旅游、电商、餐饮等富民产业百花齐放……
蛟河市紧紧围绕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精三产发展目标,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兴市、环境立市、乡村振兴、创新引领”五大战略,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农业增效,释放发展新动能。5月底,黄松甸镇双山村千棚灵芝项目基地。灵芝种植大棚里,菌段已经全部摆放完毕,工人正在挖沟铺设喷灌管,安装自动喷头。
近年来,双山村坚持深化品牌效应,全面推进食药用菌种植专业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多元化,建成黄松甸镇最大的灵芝种植基地。
“基地走的是‘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农户’的新型经营之路,目前已现集群效应。”双山村党支部书记柳宝臣说。今年,合作社种植灵芝60万段,近500人常年在基地打工。
乡村要振兴,产业做支撑。打造国家级万亩黑木耳种植园区、建设黄松甸食用菌批发大市场,布局菌包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车间,蛟河市倾力打造“黄松甸黑木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其辐射蛟河市17个乡镇(街道)。食用菌产业已成为蛟河市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重要增收渠道。作为全国知名的食药用菌小镇,“黄松甸灵芝”“黄松甸黑木耳”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优势做优,特色更强。蛟河市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形成以肉牛养殖,黑木耳、灵芝、甜黏玉米、晒烟种植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智造”集聚,构建振兴新引擎。石材产业是蛟河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这台金刚石多股串珠绳锯,是目前亚洲规格最大最先进的,最多一次能切割出56片长3.5米、宽2.4米的‘吉林白’高端大板。我们的产品在国内机场、高铁、地铁、体育场馆等高端市场供不应求,有时按订单加班加点都生产不过来。”吉林省中吉石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高沛介绍,今年有些规模企业跟往年不一样,冬季也一直在生产赶单。
在吉林省建江石业工艺有限公司偌大的生产车间内,一台台塔锯飞快转动,一片片水花飞溅落地,却不见几个工作人员,生产线几乎全是电脑操控。流水线上,经过数个小时的切割,一块块巨大坚硬的花岗岩石材荒料就像变魔法一般,变成了一张张精美的“吉林白”高端大板,经定厚、磨光、防护、打包,再经由海陆空等运输途径,发往各地。
这些规模企业都是落户在天岗石材产业园的园中园——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的。截至目前,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已落户各类高端石材加工、碎石加工、石粉深加工等企业30余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1亿元;带动本地18家企业同步改造升级,完成投资7.63亿元。
同在天岗石材产业园区内,吉林市松江塑料管道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松江塑料管道)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蛟河“智造”企业的典范之一。公司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获得20多个国家专利授权。
从制造奔向“智造”,蛟河市积极推进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在机械电子、新型材料等主导产业中加大“设备联网”“智能管控”推进力度,大力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添正生物科技、煤机公司等企业纷纷成为域内制造业的标杆。
三产“上网”,拓出增收新路径。“这是地道的土特产,可以油炸,也可以煎着吃,吃法多样……”日前,在蛟河市网红成小妹的快手直播间里,各种家乡土特产的吃法和做法信手拈来,唠嗑接地气,吸引了众多粉丝。
成小妹32岁,家住新农街道南大村,开展直播带货已两年有余,粉丝达到70余万人。除了山里的“宝贝”,她在直播间里还销售手工黏豆包、大米、菇娘、地瓜等农副产品。
为了让越来越多的“成小妹”成为助推发展的“活水”,蛟河市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从2021年至今已累计培训直播销售员1000余人。目前,蛟河全市“网红”70余人,电商企业209家,入驻各种平台,每年电商企业营业额在20万元~2000万元之间。
品牌建设是电商产业发展的根本。去年,蛟河市打造“蛟有礼”区域公共品牌,遴选出39家企业200余款名优产品,“主品牌+子品牌”的联动模式将黑木耳、灵芝孢子粉、甜黏玉米、蓝莓等系列“蛟农优品”培育成地标网销热品。
一产向好,二产变强,三产兴旺。一组组亮眼数据,一帧帧生动图景,折射出蛟河经济发展的澎湃活力。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