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蛟河2000亩稻田住进“蟹管员”

发布时间:2024-06-27 22:05:2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李春红 报道)619日,在蛟河市拉法街拉法村高标准农田里,随着稻田池埂子上的塑料丝网袋被打开,成千上万只小螃蟹纷纷四散爬入水田之中,成为水稻“管理员”。今年蛟河市实施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在2000亩稻田里投放了4750公斤螃蟹苗。

近年来,蛟河市农业农村局发展“水稻+”绿色种植养殖模式,通过种好水稻、养好螃蟹,做足稻田里的产业文章。

今年,该局水产技术推广站上争资金30万元,购买了4750公斤螃蟹苗,投放到拉法街、天北镇、乌林乡、白石山镇、新站镇、河南街等乡镇(街)的稻田里。

为了防止小螃蟹逃逸,拉法村在1100多亩高标准农田的四周都加上了50厘米高的蓝色塑料布围挡。小螃蟹们与水稻“同饮一池水”,在共同的土壤与水质环境中相互依存,实现“稻蟹和谐共生、一水两用、一地两养”。

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郝胜国说,这种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一方面是利用稻田蟹来松土、除草、捉虫,用螃蟹的粪便肥田;另一方面水稻也为稻田蟹提供阴凉、安全的生长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融合发展。

在蛟河市稻蟹综合种养项目中,中才水稻专业合作社是拉法街蟹稻共生面积最大的经营主体,申报了1100多亩水田。合作社负责人王忠才说,稻田里养蟹,大米身价提高了,同时在水稻收割前,稻田蟹上市,又能增收一部分。通过这种种养模式,相同面积的地块比单一种植水稻经济效益能高出35%左右。

“现在国家政策好,不仅免费提供蟹苗,围挡塑料布也是政府免费提供的。螃蟹平时管理好了,收益全归合作社或者家庭农场。”王忠才说。

责任编辑:马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