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典型”焕发“新标杆”的光芒,延吉市建工街道延春社区创新推行“12345”工作法,以系统化思维、创新化举措打造“熟人社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使辖区内的互动与信任可谓是常见常新,让基层治理日益升温且步步生花。近年来,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吉林省社区治理先进单位”“吉林省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等殊荣。
扩组织强党建,“熟人社区”“热”起来。延春社区90%的居民小区老旧小区多、老党员多、老邻居多,企业个体工商户资源比较丰富,该社区以“三多一丰富”为着力点,以凝聚共驻共建“熟人社区”为切入点,以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为关键点,全力推进网格化管理向纵深发展,擦亮“熟人社区”“金名片”,让“熟”“热”起来,闪耀在社区的街头巷尾,居民群众生活的日常。社区每当遇到难题,就鼓励党员带动居民像“家人”一样坐在一起,提出建议,解决问题,从而带动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基层治理当中;社区整合资源、凝聚力量,陆续将辖区符合条件的24家小微企业建立“三新”党组织,与7个驻街单位党组织、2个国有企业党组织形成“一核三域五联动”共建机制,在辖区内建成了派出所、延边雅马哈摩托车销售 、兄弟百货等多个便民服务站、法治宣传一条街、暖“蜂”服务一条街;社区又在12个网格的基础上,划分为4个警格,建立了10个党员中心户,3个党员邻里互助点,用“邻里党建”拉近了“邻距离”。通过党建引领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治理,推动“熟人社区”创建形成多格合一、一网统筹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陌生人熟悉人,“熟人社区”“活”起来。延春社区在创建“熟人社区”过程中,立足留守老人和未成年人居多的特点,聚焦“一老一小”需求,关注留守老人与孤老,每年都会出现独居老人家中生病的情况,自开展邻里互助、对门守望、“窗帘约定”后,“熟人社区”关键时刻就成为“救命”社区,累计送医陪护救助16人;关爱孤儿等困境儿童累计帮扶15余万元,企业、党员、居民接力资助,让他们的教育及生活没有盲区。社区”敲门”行动成为“幸福来敲门”,网格员成为居民的老熟人,总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他们之间从陌生到认识再成为老相识,不仅搭建了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而且还建立了应急响应约定。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从此不再陌生人,营造社区认同感。辖区内有时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社区创新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5431”工作法,创建“雨荷孵化室”,下设雨荷调解工作室等5个孵化项目,培育的数十名居民“领头羊”和居民“三长”,激发了辖区自治内生动力,居民同心与公安合力破获了公安部督办的案件,实现了“看得见的管得好,看不见的管得了”,“熟人社区”的创建推动人民调解成为基层治理的“压舱石”;用活动与宣传促进情感交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成为居民想来愿来的活动阵地,“我们的传统节日”成为居民群众文化交流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共四同”丰富多彩的方式,使各族党员群众的心更近,情更深。
熟悉人至亲人,熟人社区“暖”起来。多年来,社区党委书记许义杰成为辖区“大管家”,她和社区工作人员一道将辖区当家园,“朝三暮四”走街串巷、入户走访,查民情、解民忧、办实事,用脚步丈量距离,用热爱践行初心,用实干诠释担当,与辖区居民熟络成“亲人”。辖区的大事小情、疑难杂症她都了然于胸,如数家珍。她正向引导居民,正是在她的带动下,涌现出无数个热心肠居民以及爱心企业家延吉静合中医院院长张静、延边雅马哈摩托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桂娟、供求世界总经理金泉等,他们在基层治理中出谋划策,用自己的爱心为辖区传递着温暖。
“熟人社区”带来的是社区圆满完成了21栋居民楼近600居民户的旧房改造,674个仓库地窖的拆除,38栋楼的供暖、自来水管道、下水管道的改造与更新,126万元电力设施的重新建设,240余户高价电的解决,15层高20余米长开裂女儿墙的安全处理,10余万平方米小区路面改造,化解矛盾纠纷3000余起……“熟人社区”使各族党员群众更加团结互嵌融合,使基层治理中越来越有“人情味”,有效激发了社区活力,社区不再“孤独”,“熟人社区”推动共建共享的美好愿景正徐徐展开。(杨波)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