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快推进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吉林省延边州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推进诉讼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升级智能化诉讼服务终端,推动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深度应用,切实解决群众诉讼文书制作难题,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及。
技术赋能,诉状生成一体机实现“一站式办理”。
在延边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升级后的诉状生成一体机成为群众办理诉讼业务的“智慧助手”。该系统内置涵盖民间借贷纠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11类常见纠纷的要素式起诉状与答辩状,便于当事人查询使用。群众仅需扫描身份证、勾选案件类型、填写关键信息,即可自动生成格式规范、要素齐全的法律文书。生成的文书既可通过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编辑,亦可直接打印提交,全程操作不超过5分钟。
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使用智能设备不便的问题,延边中院设立“银发服务岗”,由导诉员提供“一对一”人工辅助,确保诉讼服务“无差别覆盖”。据统计,自设备升级以来,当事人使用诉状生成一体机自助生成文书356份,文书格式错误率下降近80%,群众诉讼成本显著降低。
理念引领,以“如我在诉”情怀筑牢司法为民根基。
“过去不会写诉状只能花钱找律师,现在法院机器直接帮忙生成,省心又省钱!”前来办理借贷纠纷立案的李先生感慨道。延边中院将“如我在诉”理念贯穿诉讼服务全流程,通过推广标准化文书模板、优化智能终端功能、强化导诉人员培训等举措,切实解决群众“不会写、不敢写、反复跑”的痛点。
延边中院立案一庭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不仅要让群众‘少跑腿’,更要让诉讼服务有精度、有温度,这项服务不仅降低了群众诉讼门槛,更从源头规范了诉讼行为,对提升审判质效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长效推进,构建便民服务“立体化网络”。
下一步,延边中院将聚焦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结合“智慧法院”建设的体系成果,持续探索相关技术在文书生成领域的应用;二是通过普法送法等渠道加强宣传,为群众发放操作指南,让群众了解并使用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三是践行“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增设服务特殊群众的相应配套措施,向全州法院推广经验,让司法便民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从“不会写”到“5分钟办结”,延边中院通过“小切口”举措,解决了群众诉讼中的“大难题”。这份为民初心的背后,是人民法院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的生动实践,更是以司法现代化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注脚。(金慧美)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