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聆听

蛟河市三年水土保持治理实现三重价值跃升

——水土保持绘就生态经济双赢画卷
发布时间:2025-06-24 20:47:3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蛟河市水利局锚定生态治理与资源盘活双目标,以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抓手,在耕地资源激活、生态环境改善、价值转化创新等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探索出“生态修复—资源增值—经济反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通过建设沟头防护、谷坊系统、复合护岸工程等,形成了防护加固、生态修复、运维保障“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累计在庆岭、松江等乡镇实施重点工程13项,投入资金1.61亿元,治理侵蚀沟836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0.39平方公里,使水土流失量减少70%以上,实现了耕地质量优化,为耕地修复创造了基础条件。

在生态系统升级与美化方面。在吉林省率先创新构建“石笼+植物”复合防护体系,形成刚柔并济的生态屏障,典型沟道侵蚀量下降70%以上,成功打造出集工程防护、生态修复于一体的可复制技术模板,为松花江流域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这种从“治水土”到“美环境”的升级,正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在价值转化与可持续发展方面。通过“工程+生物”复合治理模式,松江、庆岭、新站等乡镇项目区新增耕地总面积达1.35万平方米,不仅提升了耕地保有数量,缓解了城镇化建设带来的耕地占用压力。目前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新增耕地指标纳入省级交易平台挂牌。首批新增耕地指标预计可实现交易收入200万元。通过“以地养地”模式,逐步形成“治理—收益—再治理”的生态修复良性循环机制,持续提升县域水土保持能力。有效缓解因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带来的耕地占用压力,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筑牢土地要素保障。

未来,蛟河市水利局将持续深化这一创新模式,深化侵蚀沟综合治理与耕地资源提质增效工作,全力构建“生态修复固根基、资源增效促发展、经济反哺惠民生”的黑土地保护创新示范样板,为筑牢全省粮食安全屏障、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蛟河动能。(王永范)

 

责任编辑:马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