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黄松甸林场的牟春阳过去是一名伐木工,现在成了一名护参工。今年53岁的他,入夏以来,每天一早准时走进林场边上的落叶松林里。他手持小锄头,动作轻柔地为顶着花序的林下参除草。“10年前,我在山上砍倒最后一棵树,现在每天要数着步子走,怕踩坏这些人参‘金疙瘩’。”
在黄松甸林场10公顷落叶松林地里,一场“静默的革命”已持续了7年。如今,茎秆挺拔的人参舒展着掌状复叶,顶端托起一簇红宝石般的果实,在林间微风中轻轻颤动。这个曾经斧锯响叮当的林场,如今正用立体种植的智慧,演绎着吉林森工白石山林业有限公司黄松甸林场转型发展的生动故事。
自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黄松甸林场这个老牌林场“独木支撑”的经济支柱轰然倒塌。“停伐第一个月,仓库里的油锯全生了锈。”马吉东站在当年的集材道上说,停止采伐后,林场年收入锐减,职工月收入少了。
转机出现在2017年的一次外出考察。当时黄松甸林场组织部分业务骨干到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寻找转型出路。他们看到当地仿野生种植的林下参价格是普通园参的3倍~5倍,且市场供不应求,联想到了自家林场的10公顷落叶松林地:腐殖土厚度12.5厘米,pH值5.7,遮阴度63%,完全符合优质林下参的生长条件。
创业维艰。2018年春,当第一批5公斤人参种子撒入林地时,质疑声不绝于耳。“种参风险大”“周期太长”“我们这群拿斧头的人哪会伺候药材”……
首年试种的1公顷参苗,因未做防鼠处理,人参被老鼠刨食;2020年倒春寒,刚破土的人参嫩芽冻死大半;2024年夏季持续强降雨,根腐病让0.5公顷参苗死掉。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开始。林场班子铁了心要蹚这条新路,他们与林下参种植大户建立合作共赢关系,构建“支部+党员+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积极发展以人参为主的中草药材种植。
林场负责人在笔记本上记录着用真金白银换来的经验和做法:
——牢记“三不种”铁律:坡度>30°不种、低洼地不种、纯阴坡不种
——建立“四防”体系:防鼠(下老鼠夹)、防涝(开挖盲沟)、防晒(设遮阳网)、防盗(圈1.5米高的铁栅栏)
——开展立体种植模型:上层落叶松(遮阴)、中层人参(主产)、底层淫羊藿(当年见效)
他们坚持了7年,初步换来了是生态与经济的双重回报:2024年淫羊藿叶采摘收入约3万元,林下参长势一年好似一年。更令人惊喜的是,林区生物多样性较伐木时期提升了23%,山间奔跑的野兔、狍子多了,山间河流里的冷水鱼密了。
他们巧用长短周期平衡术,通过以短养长策略,用淫羊藿、山芋头等1年~2年生作物收益支撑林下参8年~15年的生长期投入;构建起了利益联结机制,林场每年用工支出近四万元,雇用周边村屯村民务工,带动户均年增收几百元到几千元。
“这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该有的样子。以前总想着‘吃山空’,现在才懂‘养山富’的道理。这片林地给的比我们拿走的更多……善待自然,才是最好的发展之道。”白石山林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淑军说,黄松甸林场的这种模式将在有条件发展林下参种植的林场被复制和推广。(李春红)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