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市素有“千年古都”“歌舞之乡”“金达莱故乡”的美誉,拥有厚重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多年来,和龙市坚定不移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让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
增进“五个认同”,筑牢民族团结精神根基。
和龙市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在宣传形式上,创新“文化符号+城市景观”融合模式,把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城市的每一处细节,在全市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点位419处。拓展学校教育教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评选活动,征集精品课、案例等50余件;落实“童语同音”计划,举办幼儿园演讲比赛,巩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成效。优化宣传展示氛围,及时更新完善展板、横幅、宣传栏的展示内容,广泛开展“七讲七进”基层理论宣讲活动,征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案例70余例,在和龙金达莱App发布稿件64篇,浏览量5万余次,让民族团结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广。
为做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和龙市深入挖掘和整理本地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举办金达莱节、“石榴花开边疆红”吉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走基层首场活动等,以多彩文化活动为桥梁,促进各民族文化互赏互鉴,让各族群众在共品文化盛宴中丰富精神世界、增进手足情谊。
推动全方位嵌入,凝聚民族团结奋进力量。
和龙市坚持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途径,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立足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龙市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建设药水洞苏维埃遗址公园、十三勇士纪念碑等,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凝聚强大的民族团结力量。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龙高质量发展——金达莱讲坛”专题讲座,结合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讲好和龙故事,提振各族群众的精神士气,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搭建互嵌式社区平台,让本地人讲身边的团结故事,让外来者谈融入的温暖经历,在真实叙事中增进情感共鸣,使民族团结的“同心圆”越画越广。
探索创建新模式,开拓民族团结特色路径。
和龙市注重实践创新,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创建模式和工作方法,成功打造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特色品牌。
推出“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模式,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探索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产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文化旅游”等模式,实现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经济社会进步注入强大动力。推行“民族团结进步+文化互鉴”模式,深挖本地历史文化与红色资源,打造博物馆、英烈展陈馆等特色文化空间,通过策划主题展览、互动研学等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文化体验中接受民族团结进步的熏陶,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引领”模式,聚焦社区、村屯、学校等重点领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建设,整合资源,打造一批标杆单元,以点上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形成特色鲜明的创建品牌,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树立榜样。
如今的和龙市,一幅民族团结、繁荣发展的美好新图景正徐徐展开。未来,和龙市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精彩华章。(刘瑞霏)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