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个别路灯不亮、楼道垃圾清理不及时……这些看似琐碎的“小问题”,实则是关乎群众获得感的“大民生”。蛟河市审计局以“常态化起底解决民生问题”活动为抓手,将审计监督的“探照灯”转向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用“审计力度”托举“民生温度”,交出了一份值得点赞的答卷。
变“被动等诉”为“主动问需”,彰显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决心。 审计机关本以监督财政资金使用为要务,而蛟河市审计局却主动跨前一步,将职能延伸至民生服务最末端。每月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关键小事”,通过实地走访、小程序上报等方式精准“把脉”,既避免了问题“积小成患”,更传递出“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治理理念。这种从“幕后审查”到“一线服务”的角色转变,正是新时代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跃升的生动缩影。
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体现精细化治理的智慧。 照明缺失、卫生死角等问题虽小,却折射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短板。审计局没有止步于问题上报,而是通过数据整合、部门联动,推动形成“发现—反馈—整改—监督”的闭环机制。这种“解剖麻雀”式的治理方式,既解决了当下之急,更通过制度化手段堵住漏洞,实现了从“治标”到“治本”的跨越。
用“审计速度”提升“民生温度”,诠释责任担当的本色。 问题的解决效率,直接关系群众的信任度。蛟河市审计局以“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的行动力,让群众看到“问题有人管、诉求有回音”的实效。当一盏盏楼道灯重新亮起,当楼道恢复整洁,这些看得见的变化,不仅点亮了城市的角落,更温暖了民心,让“幸福蛟河”的底色愈发鲜亮。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蛟河市审计局的实践证明,只要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哪怕再小的民生需求,也能成为改进工作的“指南针”、提升治理的“动力源”。期待更多部门以此为鉴,用“贴心服务”织密民生保障网,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于辉)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