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蛟河市:做足“引育用留”全链条文章 筑牢人才集聚强磁场

发布时间:2025-09-15 19:53:3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蛟河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在人才引进、释放效能、优化服务上持续发力,系统推进引育用留全链条建设,扎实推动人才工作提质增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智力动能。

精准引才,做好字文章。蛟河市聚焦拓宽引才渠道,精准对接需求,让人才引得进。深入实施《蛟河市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的若干措施》,依托吉林市高层次人才招聘工作,联合市人社局等部门召开蛟河市走近驻吉高校组团引才校园宣讲招聘活动碰头会,2025年引进硕士研究生14人,其中2人驻企一线工作,助力企业破解发展难题。为精准识别吸纳人才,由组织部门牵头,联合23家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完善《人才分类评价办法》,动态更新优化市级人才库,保障7个领域的人才储备规模稳定在3000人以上,为全市发展夯实智力基础。直面企业人才短缺问题,组织长白山制药、蛙王生物、开普科力辉、天翔炭业等4户企业申报省企业科创专员专项,搭建企业引才快车道,通过政策引导高校教师赴企兼职,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协同共振。

平台聚才,做好字文章。蛟河市高度重视校友资源整合,积极搭建回引平台,让人才聚得拢。拍摄《院士回家》专题视频,专访蛟河籍院士张福成,树立优秀人才反哺家乡标杆。指导蛟河一中成立校友工作领导小组、联络小组及长春市校友分会,吸纳12名毕业校友入会,为18名优秀毕业生颁发校友联络员证书,并推送联系母校的二维码,完善校友人才信息库。举办情系母校,回蛟过年蛟河一中2025年新春团拜会,吸引包含北京大学吕随启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校友等共计270余人参与,通过文艺演出、校友分享、交流沙龙、校史馆参观、食堂体验等活动,唤醒乡情记忆,以情感为纽带搭建人才回归桥梁

深化用才,做好字文章。蛟河市立足本地特色产业,推动智力赋能,让人才用的好。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紧密合作,连续打造红松、灵芝和林蛙三个科技小院,以一院一特色、一院一产业的精准布局,将科研力量深度嵌入特色产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搭建起产学研用融合平台。统筹现有人才工作室资源,扩大规模、突出特色。重点建设乡土特色和文旅融合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工作室,促进高端人才孵化与产业升级良性互动。借助校友资源,邀请世界人工智能领域杰出学者、中国香港理工大学人工智能讲座教授、深圳研究院院长张成奇教授回乡举办全市人工智能专题讲座,拓宽干部视野,提升创新本领。

贴心留才,做好字文章。蛟河市持续增强资金支持、政策保障和服务优化,让人才留得住。不断优化《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25条措施》,面向高校毕业生积极宣传落实就业生活补贴等21项政策。两年来,蛟河市为符合条件的378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就业创业补贴81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超1亿元。建立的“1+1+N”网格化服务人才体系,累计解决困难28件,协调人才子女入学12人,精英贷10项专属服务。打造住有所居的暖心环境,实施安居工程,建设人才公寓36套,已满足21名外地人才住房需求,让人才真正感受到蛟河温度

以人才育蛟河、以蛟河育人才。蛟河市始终将人才工作作为战略性工程,既着力解决企业当前急需,又注重长远人才生态培育。随着各项措施政策的持续完善和落地,必将推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为蛟河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让人才之花在这片热土上绚丽绽放。(王永范)

责任编辑:马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