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经济

2025长白山(和龙)桑黄产业大会邀您共谋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21 21:55:5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在长白山的广袤山林中,一种被誉为“森林黄金”的珍贵菌类——桑黄,正悄然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和龙市将于924日至26日举办2025长白山(和龙)桑黄产业大会,将这份珍贵的“黄金”产业推向世界舞台,诚邀各界人士共赴这场桑黄盛宴,一同探索其无限潜力。

桑黄是一种生长在桑属植物树桩及树干上的多年生大型真菌,其子实体呈黄褐色、扇面状,长得有点像人的耳朵,《神农本草经》就称之为“桑耳”,当地人则戏称“桑树上长出金耳朵”。研究表明,桑黄具有防癌抗癌、提升免疫力的作用,此外还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抗炎消肿、调节免疫系统和抗氧化的功效。和龙桑黄与其他地区桑黄相比具有多重优势。

权威认证加持,树立品质标杆。

作为全国首个获得药用菌类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产品,和龙桑黄在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成为吉林省首个集齐“双认证”的药用菌产品,奠定了其不可撼动的道地性地位。同时,作为国家级桑黄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和龙桑黄从菌种选育到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了严苛的行业规范,主导制定的《桑黄等级规格标准》成为行业准则,还被选定为国家行业标准样品采集点,是当之无愧的 “品质标杆”。

黄金生态孕育,成分优于野生。

和龙市地处北纬42°“黄金生态带”、长白山腹地,年均气温2.6℃—4.9℃的冷凉气候与82%的森林覆盖率,完美复刻了野生桑黄“低温慢长”的生长需求。和龙市桑黄科研团队对人工栽培桑黄与野生桑黄在有效成分方面进行比较,发现人工种植2年至3年的桑黄在多糖、黄酮、三萜的含量上优于野生桑黄。

优质椴木栽培,天然安全保障。

和龙桑黄采用椴木栽培,选取的椴木培养基是本地品质较好的原料蒙古栎,其营养成分可以支撑桑黄3年的生长。栽培过程中全程不打药、不施肥,管控人员日常在大棚内通风、浇水,观察桑黄长势,发现问题后采用物理管防控措施进行有效防治,保障了桑黄的天然与安全。

顶尖团队助力,菌种技术领先。

依托李玉院士团队及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延吉综合试验站、延边农业科学院的强大技术力量,和龙桑黄聚焦菌种选育、扩繁、栽培及采收等全产业链环节展开深入研究。科研团队历经5年精心选育,成功培育出长白山道地优良菌种——“吉黄1号”。该菌种菌丝粗壮,抗杂菌能力极强,不仅使人工栽培桑黄的活性成分超越野生桑黄,还将整体产能提升 6%,杂菌感染率降低1%,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全链闭环发展,产品种类丰富。

和龙市构建起“研发 - 种植 - 加工 - 销售 - 融合”的完整闭环体系,年加工桑黄原料达500吨,年产值突破2亿元。龙头企业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开发出超微粉、口服液、养生茶等10余款深加工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产品种类。同时,该企业牵头成立桑黄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主导制定行业标准,引领行业发展。

产量全国领先,品牌影响力强。

和龙桑黄年产量达15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稳居全国首位。其“黄之皇”“林珍源”等品牌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并被推荐为“吉致吉品”,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显著。此外,和龙市还成功争创了长白山桑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级桑黄特色产业小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吉林省桑黄之乡、国家级桑黄一村一品示范镇等荣誉,进一步提升了和龙桑黄的品牌影响力。(杨波)

 

责任编辑:马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